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孟欣
在刚刚结束的“花开盛世”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牡丹产业发展和牡丹文化艺术系列奖项颁奖典礼上,菏泽牡丹种植户赵天龙参赛作品《首案红》斩获全国牡丹赛花会金牡丹奖,5月17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绿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了正在牡丹田内研究研究、记录实验牡丹的生长情况,并聆听他讲述自己30余年与牡丹结缘的故事。
《首案红》获奖,为菏泽争光
“这几株都是准备在今年年底进行牡丹催花的实验新品种,目前长势非常理想,我认为没有催不开的牡丹,只有找不对的方法,只要肯真正埋下头在花田里研究、实验,细心照顾、总结,所有的牡丹均可进行催花。”赵天龙笑着告诉记者道。
提起在此届全国赛花会上获得金牡丹奖的作品《首案红》,赵天龙介绍道,《首案红》牡丹株型高,直立,枝粗硬,花皇冠型,深紫红色,属于高度特异化的花型,花外瓣大而平展,花内雄蕊全部瓣化,形成多层次的大型花朵,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多层重瓣牡丹花。“除了《首案红》本身的品质外,《首案红》是菏泽本地的品种,具有百余年种植历史,毕竟是全国性的赛花会,我想着这个品种的牡丹获了奖就是为菏泽人争光。”
牡丹受气候、技术等诸多生产条件制约,冬季催花一直存在着花期不易控制、成花率低的问题。为使花随人意应时开,菏泽一代代花农和牡丹专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赵天龙也是这批人中的一个。
“一开始就是摸索着前进,先是家中院子里栽种盆牡丹进行催花,由于针对催花牡丹前辈们几乎没有什么经验流传下来,那时候三天两头去外地学习,学完回来之后就在家里做实验,慢慢的也就有成果了。”赵天龙说道,“这样干了有10年,随着技术越渐成熟,我就将牡丹催花搬到了农田中,但也出于成本、技术、销路等方面的考虑,前期的催花牡丹基本上均选择的乌龙捧盛、胡红、二乔等品种。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牡丹工作者和花农开始试水名贵牡丹催花技术。我现在九大色系十大花型都可以进行催花,最多的时候一个棚里培育了五十多个品种,也正是在那时,赵楼的一位老专家在考察完我的牡丹催花后表示,原先认为的只有个别牡丹可催花是错误的,所有牡丹均可催花,只要找对方法。”
30年埋首苦心伺候,重质量深钻研
谈及自己的牡丹种植经历,赵天龙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高中毕业的他来到曹州牡丹园学习牡丹种植技术,并结识了同在该园学习的赵红霞,两人对牡丹种植有着几乎相同的理念和愿景,那就是要将菏泽牡丹发扬光大,要让菏泽牡丹花开四季,一同学习的两年间,两人从相遇到相知,最终走在了一起,如今30余年过去,两人在催花牡丹的道路上依旧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而其父亲更是从年就开始种植牡丹,赵天龙从小的时候就受到家里面的影响,再加上赵楼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牡丹,一直耳濡目染也就喜欢上了养牡丹。养好一朵花,不仅仅是看天意,更需要多年的沉淀作为技术支撑,作为赵楼村牡丹世家的第二十三代传人,赵天龙在祖辈的基础上,又潜心研究了三十余年,才有了如今现在的成就。
从年左右最开始养殖牡丹品种朱砂蕾,到后来银红巧对、肉芙蓉、二乔这些品种,赵天龙始终把牡丹花的品质放在第一位,始终将钻研牡丹各大品种的催花放在首位,“咱就是一农民,没啥别的本事,但是一定要把种植的这些牡丹花培育到最好,同时谨遵父亲的教导,诚信为人、不能谎骗。”赵天龙说。
“那是在年,一位江苏的客户来菏泽考察牡丹,来到赵楼村后,村里的种植户都向他推荐自家种植的牡丹花。当时的天还下着大雪,这个客户头顶着雪脚踩着泥,顺着地头一个棚一个棚的观察。当时我的大棚几乎在最靠后的位置,我心里想着怎么也看不到他种的牡丹了。没想到客户真的把所有的大棚都看了一遍,而且看到他的牡丹时说了句‘真没辜负我跑这么远,这才是我想要的牡丹’。随即便签下了合同,把棚里的余株牡丹全部订下了。”赵天龙回忆道,随后的两三年,这位客户每次来还是先考察一圈,但最终都是选择和他签下订单,三年后,这位客户感觉他的牡丹品质一直都很好,便不再亲自前来考察,直接让他发货。正是这位客户的生意让他觉得自己重品质不重数量的想法没错,能力范围内要做到最好才能让自己的牡丹得到认可。
“下一步,我和家人将继续在牡丹品种培育、技艺栽培、插花切花等方面用心钻研,培育出更好的牡丹花,让菏泽的牡丹,红遍全中国,香飘全世界。”赵天龙说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