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二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强盛幸福的现代化新望城。望城发布推出《深入开展大调研推动望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聚焦区域发展、社会治理等重难点问题,以“小切口”搞“大调研”,找准痛点顽疾,开出对症良方,助力望城高质量发展。
▲金星大道
金星大道串联岳麓区和望城区,承担着自岳麓区进入望城区门户形象展示功能,不仅是一条交通性干道,更是一条景观大道、形象大道。近期,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望城分局围绕提升金星大道建设品质的课题,结合两厢用地类型和现状建设情况,对景观模式、慢行系统组织、公共设施建设、海绵城市理念植入、植物配置与季相营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全面调研,深入分析建设现状,梳理问题清单,二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整体统筹、优化空间、设立标准、落实责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为金星大道提质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一
金星大道基本情况
金星大道位于长沙市区湘江以西,南起枫林路、北至旺旺东路,全长21.3公里,其中岳麓区境内9.8公里,望城区境内约11.5公里。金星大道全线绿化带建设品质不一,其中岳麓区范围内岳麓大道至枫林段绿化品质高,慢行系统完善,设施配套齐全,为全线的形象标杆。望城区范围内,岳麓区界至望湖路段,全长5.5公里,道路断面为三板四带式,沿线现状分布有大量已建成小区、商业综合体,如南山苏迪亚诺、砂之船奥特莱斯等,生活氛围浓厚,路侧绿带部分被住宅、工地、小区道路占用,分隔绿带现状植物过于密集茂盛,通透性差,严重干扰行车视距,具有一定安全隐患;望湖路至腾飞路段,全长1.7公里,道路断面为三板四带式,两厢现状以科技园、产业园、汽车文化园等为主,路侧绿带现状多为自然式的绿地,道路分隔绿带植物部分有长势不良,但整体通透性好,满足交通安全要求;腾飞路至旺旺东路段,全长4.28公里,道路断面为四板五带式,两厢以农田、河塘等非建设用地以及空闲土地为主,路侧绿带尚未建成,中央分隔带、主辅隔离带植物层次分明,长势良好。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形象品质不高。一是理念不新,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海绵城市、道路景观“四化”改造、道路绿带公园化、交通智慧化等城市发展理念及做法不断推陈出新。生态文明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更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具体到道路景观设计及品质提升,道路绿带从传统的线型绿化空间逐步向承载市民美好生活的街道公园转变,以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健身、出行等需求。金星大道现状绿化带的规划设计均为传统的设计手法,难以满足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道路绿化带的功能及景观需求。二是活力不足,金星大道路侧绿带以隔离防护功能为主,功能单一,除了设置人行道外,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考虑不足,慢行系统不完善,部分区段绿带被侵占为停车位、建筑入口广场等,导致活动空间和设施整体偏少,市民使用率不高。三是季相不显,目前金星大道现状植物90%为常绿乔木,乔木以桂花和香樟等常绿植物为主,路侧绿化郁闭度高,呈现出四季常青的景象,难以形成“季相分明,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四是风貌不佳,金星大道路侧绿带以腾飞路为界,腾飞路以北尚未建成,腾飞路以南共5.5公里,其中被侵占的绿带区段共1.76公里,占比达32%;闲置未建设绿带1.34公里,占比24.5%;已建绿带2.4公里,占比43.5%。由于路侧绿带缺乏统一规划,且均与两厢地块捆绑实施,导致道路绿带难以进行统一建设实施,加上两厢地块的实施主体、实施时间、地块功能的差异,使得路侧绿带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品质的景观,有以草坪为主的简单覆绿型绿带,有以密林为主的绿地,也有结合小区景观整体设计的绿地,景观品质不一,整体景观效果不佳。
(二)交通安全不足。一是视线通透性不足,金星大道岳麓区界至望湖路段道路分隔绿带植物种植密度过大,形成一道密集的绿墙,通透性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沿线道路两侧人行道过窄、行道树分枝点过低,行人通行空间不足,步行体验差;二是辅道功能缺失,交叉口未实现渠化交通,金星大道现状辅道由于路幅宽度较窄仅为5.5米,且多被占用为停车位,未能充分发挥辅道功能,车辆通行不畅;三是主辅隔离带进出口过多,周边项目对主干道直接开口过多,导致车行较为混乱,难以构建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四是人行过街设施缺乏,金星大道人行过街方式以设置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管理为主,仅在银星路以北设置了一座过街天桥,人行交通安全缺乏有力保障;五是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星月小区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占用车行道,乘客上、下车存在安全隐患,且易形成交通堵点。
(三)管理不畅。一是养护主体不一。金星大道建成绿带目前存在两种养护责任主体,一种是已移交的路侧绿带,养护由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另一种为未移交的路侧绿带,由实施主体负责养护。未移交的路侧绿带由于部分养护主体对养护重视程度不够,局部地段存在植物病虫害、长势不佳的现象。二是后期维护管理联动不足。道路绿带的后期维护管理涉及园林绿化、市*、城管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管理联动机制,导致金星大道绿化带建成后,存在绿化带开口随意,毁绿占绿较多,杆线、箱柜、广告位等布局凌乱等现象,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和绿化景观效果。
三
对策与建议
为贯彻市委市*府“四精五有”理念,落实区委区*府关于“打赢三年造绿大行动攻坚战”及“品质建设年”的工作部署,加强城市道路景观风貌品质引导与管控,打造绿化精品工程,本次课题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金星大道绿化带景观品质提升建议如下。
(一)优化空间布局。大力推动金星大道绿化带设计工作。一是全线统筹设计,落实设计成果。对金星大道绿带、绿道以及人行道进行整体设计,在路侧绿带实施主体为相邻地块业主单位时,推行*府提供设计,相邻地块业主负责实施的方式。相邻地块在进行建设报批时,应将绿带、绿道、人行道的宽度、布置方式、技术指标一同报批,以保证绿带、绿道和人行道的宽度均能落实规划要求,并在建设时按报批内容同步实施;二是优化路侧绿带空间,丰富城市环境。结合沿线用地性质和功能,合理布局人行道,并根据人停留的习惯,设置休憩空间并配备老年、儿童活动设施。通过微地形、小型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设计增加林下活动场地,丰富路侧绿带空间。
(二)优化交通组织。在交通组织优化上,一是拓宽辅道,将原5.5米宽辅导拓宽至7.5米,满足辅道两车道通行宽度,并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及港湾式公交站,提升公共交通能力;二是渠化路口交通,调整现有路口交通岛的位置和面积,增加路口车道数量,实现辅道直行与左转通过路口,增设右转专用道,提升路口通行效率;三是调整主辅隔离带进出口以及沿线地块出入口。通过辅道组织周边地块车辆进出主道,原则上杜绝沿线地块车辆直接进入主道,避免对主道车流形成干扰,实现主道快速通行;四是增设地下通道,结合银星路、普瑞大道改造工程设置地下过街通道,保障人行过街安全。
(三)优化植物配置。合理选择道路绿化、彩化树种,降低道路绿化管理养护成本,改善金星大道沿线生态环境。一是以适地适树、经济美观为原则选择植物品种。加大乡土树种的运用比重,谨慎选用外来品种,疏理植物现状,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乔木以及植物群落,降低大树的配置比率,适当增加观花观叶品种,并综合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以及其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树形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分支点高、冠形优美、适应强的树种;二是“点线面”结合,展现景观特色。“点”主要包括金星大道门户景观节点、道路交叉口景观节点、与周边重要城市功能连接的景观节点等,通过有文化内涵的小品或导向标识、景观树、精致的地被景观等组合营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聚焦点”;“线”是指标准断面路段的道路线性景观,通过梳理现有绿化群落、补植开花乔木,打造简洁、通透、大方的道路绿化景观。“面”是指金星大道路侧较为开敞集中的绿地,通过片植有地域特点的开花乔、灌木,如木芙蓉、樱花、紫玉兰等,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四)完善设施配套。一是结合休闲场地,设置休憩设施。在绿带中为市民提供可以停留休息的座椅,丰富绿带的功能,同时提升绿带的人气和使用效率;二是在人流集中区域设置高品质的、造型美观的景观型公厕。在传统公厕的基础上,提升功能,配备第三卫生间,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配套环卫休息室和工具间,满足日常维护的工作需求。增加便民休息室,可以提供售卖、应急充电、休息等服务;三是增加亮化设施,打造望城新夜景。基础照明方面,保留现有车行道上的路灯,在绿带慢行道沿线设置庭院灯,实现基础功能性的亮化;强化照明方面,在沿线景观节点处增加射灯、草坪灯以及轮廓灯点亮景观;特色照明方面,设置多种特色景观灯具,营造充满活力与趣味的绿带夜景。并且预留接口,在重大节庆日可以临时增设特色灯具烘托节日气氛。四是整合变电箱等基础设施,整理城市景观界面。实现“多杆合一”、“多箱合一”,营造整洁靓丽、管理有序的城市环境。
(五)理顺实施机制。一是形成多部门联动审批监管机制。建立由区*府主要领导任小组组长,区资规分局、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园林绿化维护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道路设计及绿化带规划、建设、验收、后期维护管理由领导小组成员建立联动审批、监管机制,以提升化道路绿化带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性;二是加强过程巡查,强化验收标准。从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做到全过程跟踪,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和产品,及时整改,以确保道路绿化工程每个环节运作流畅,从而保证了道路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未达到验收标准的道路绿化工程,由施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三是加强道路绿化带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城市道路路侧绿带关系着民生环境质量,设计初期可加入民意收集环节,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加强公众参与度。此外,可建立一个独立于行*组织之外且拥有一定决策和管理权限,由关心城市景观发展、有景观规划设计知识储备的公众组成的团体,实现道路绿化带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过程中的共谋、共建、共享、共管;四是完善后期管理机制。对实施完的路侧绿带明确移交时间期限和责任人,并确定移交标准,未达到移交标准的路侧绿带,由实施主体进行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