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酒仙榜酒蹶崔橹
TUhjnbcbe - 2022/11/9 21:41:00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zljs/261180.html

鬼叔编撰

图片采自网络

崔橹,另有记载为崔鲁,生卒年不详,籍贯何处亦无所考。史料多提及崔橹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登进士第,同时期诗人李频《漠上逢同年崔八诗》中有云:“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遇各离秦”,崔八很可能就是崔橹,他们是同年进士及第。崔橹和李频都是晚唐较为出名的诗人,《全唐诗》辑录了他们的作品,就文学时代而论比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那一批人稍晚,约与陆龟蒙、皮日休同时期;就历史轨迹而论正是*巢起义、宦官当*、唐王朝的命运于风雨飘摇中走向谢幕的时期。崔橹曾经担任过棣州司马,棣州治辖约为今日山东惠民县,自古就有“鲁北首邑”之称,今属滨州市。除此之外,崔橹仕宦生涯其余事迹都无记载,元代辛文房说他“悠悠乱世,竟无所成”,想必也是确实的,否则新旧唐书岂能无传。那时候宦官弄权、藩镇割据、叛乱蜂起、吏民遭难,王仙芝与*巢起事,驰骋在山东、河南,像崔橹这样的小官恐怕很不好当,能保住身家性命已是天赐造化了。

崔橹虽说没留下太多生平事迹,好在有十多首诗流传了下来,这大概是作为一个文学之士莫大的荣耀了吧。崔橹非常景慕前辈诗人杜牧的风范,众所周知杜牧的七绝、七律和古体诗都极好,堪称唐诗绝唱,我猜想崔诗创作一定从杜诗中汲取了许多的养分。杜牧曾作《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无独有偶,崔橹也作了《华清宫三首》:

其一

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

其二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其三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熟旧题材倘要翻出新意来实在是难,更何况珠玉在前。崔橹这三首诗虽不能媲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样的神来之笔,却也有“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这样的佳句,已是难得,可见其功力不俗。

据说崔橹工于杂文,才情丽而近荡,俗话说文如其人,可见其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作为晚唐诗人,又擅写文章,我想或许也受到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影响吧。崔橹的杂文及诗作至宋元时期尚有三百篇传世,然而悠悠岁月,可惜我们今天能读到的竟寥寥无几了!想来数千年风云变幻,世事沧桑,有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有多少骚人墨客的诗文,其实都湮灭无迹在了历史风尘之中,那些一直留存下来并传之弥久的,除了高超的文学价值,亦是何等的幸运。崔橹的诗善于对景物做细致入微的描写,融情于物,托物言志,读来爽心怡神,如咽冰雪。譬如他咏梅花,写道是“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来天”,又道是“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因雪而瘦,天晚固愁,开则入境,落尤动情,足可谓构思新颖,立意清奇。再譬如他咏莲花,则云“何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清香尽日怜”,丢开人们惯常赞美莲花的那些熟络语汇,将荷叶拟人化成水中仙子以衣袖盛取清香,整日顾影自赏,楚楚可人,怎不令我怜爱。写植物如此,写动物也是别具一格,譬如《山鹊》诗云:“一番春雨吹巢冷,半朵山花咽嘴香”,鹊儿叼着半朵野花,活灵活现,仿佛情景再现,读之即在眼前;春雨随风飘飘洒洒,淋湿了鹊儿的窝,那一番清冷,也淋湿了写诗人、读诗人的心。

崔橹所作诗,语言绮丽,意韵精深,读来脍炙人口,沁人心脾。《别题》诗:“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声律谐和规整,意境开阔悠远,格调高致雅重,气度清朗不俗。我们读惯了李白的汪洋恣肆、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闲适雅澹、白居易的自然晓畅,同样是唐人,崔橹自是不能与他们比肩,不过,崔诗亦有一种别样的风情。这里不妨选录几首,可资吟诵:

新柳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暮春对花

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马上行人莫回首,断君肠是欲残时。

题云梦亭

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

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

春晚岳阳言怀其一

烟花零落过清明,异国光阴老客情。

云梦夕阳愁里色,洞庭春浪坐来声。

天边一与旧山别,江愁几看芳草生。

独倚阑干意难写,暮笳呜咽调孤城。

山路木芙蓉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

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过蛮溪渡

绿杨如发雨如烟,立马危桥独唤船。

山口断云迷旧路,渡头芳草忆前年。

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直钱。

归去楚台还有计,钓船春雨日高眠。

自古诗家多好酒,酒未酣时不成诗,像崔橹这样的诗人,与酒亲近,更助诗情,至于交际往来,酬赠唱答,岂能无酒相伴。崔橹现存诗作中有一首送别诗《春晦送客》:“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该诗记录了某年三月晦日(晦日即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春深气暖,草长花狂,崔橹在郊外置酒,与即将远行的朋友饯别。两人就便席地而坐,一边欣赏着身边的山野之趣,一边相互劝饮对酌,你一杯我一杯,结果喝着喝着就乱了,也分不清下一巡该谁喝。这场酒,送人,也是送春,离愁别绪,尽在心头。崔橹叮嘱好友,希望他早日归来,期待明年春天的时候,你我依然能在一起饮酒。崔橹还写过一首《述怀》,诗云:“白首成何事,无欢可替悲,空馀酒中兴,犹似少年时”,此诗大约作于崔橹年老之时,慨叹岁月已晚,却没有什么成就,当然这里的“成何事”想来是指仕途了。所以倍感悲怆的情形下,便有意寻找一些欢乐的事情来疏解愁绪,才发现竟也是难事。只有喝酒的时候,畅快淋漓的兴致回来了,好似当初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酒真是奇妙无比的存在,也难怪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里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实除忧未必能,来乐也是暂时的,真正懂酒的人是不会借酒浇愁的。

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参加一场酒局,最终若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是要靠座中每个人都有良好的酒品的,倘若有一个人“搞事情”,难免破坏了气氛,伤害了感情。大家有幸聚在一起饮酒,是缘分,不管相互之间是新朋还是旧友,尊重彼此是起码的,不让别人难堪,其实就是不让自己难堪。可偏偏有那么一类人,喝多了便言行出格,更有甚者耍酒疯,未醉装醉,酒局遇上这样的人便毫无乐趣可言,饮酒的人不愉快,那杯中酒也不是滋味了。很不幸,本文的主人公崔橹就有这个毛病。崔橹嗜酒,但是酒品似乎不怎么样,有一次喝醉了,不知因为何事竟谩骂羞辱郎中陆肱,陆肱当时什么反应不得而知,但一定是窝了一肚子火。等到第二天酒醒了,崔橹得知自己昨日的行为,非常后悔和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给陆肱,为自己的过失道歉,请求陆肱的原谅。诗题《有酒失于虔州陆郎中肱,以诗谢之》,诗云:

醉时颠蹶醒时羞,麴蘖催人不自由。

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

崔橹的态度倒也诚恳,特意放低姿态,说自己“叵耐一双穷相眼”,大白话的意思差不多等于“狗眼看人低”,又把陆肱赞誉为花卉之美,陆肱见崔橹这般赔不是,便也不作计较,原谅了他。崔橹以这样的方式做了一次危机公关,倒也雅致有趣,只是把一部分的责任推卸给了酒,多少有些不厚道。试问酒有何过错,怎地就“催人不自由”?喝多喝少,醉了是安静还是颠蹶,与酒何干,还不是取决于人!

南湖野客评曰:崔橹,不知其籍贯何地,亦不知其所终何处,官棣州司马,所遗诗草十数篇,格调清朗,尤长于咏物言志,描刻入微,意境深远,堪为观赏。橹颇负才情,放旷诞荡,惜没于衰乱之世,籍籍微名。此公好酒至嗜,醉易颠蹶,醒乃自悔,恁不知真性情耶?恶酒德耶?然则酒为灵物,通人意而生发,遇贤则贤,遇鲁则鲁,是以高亮者以酒为友,愚妄者借酒使气,醉而禀赋正邪之状,在人不在酒。崔橹尝醉后辱人,无论过失或有意,皆不可取,且辱谩他人者往往自取其辱,亦使杯中暴殄天物,则罪愆又加一等。崔橹虽则以诗谢过,传为佳话,然又推诿于酒而辩己,此诚不可苟同矣!好酒爱酒之同道,当引为镜鉴。酒仙榜广聚酒中达人,不论贤愚,只问缘分,是以邀约崔橹列座仙班,号为「酒蹶」。

参考文献:

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2.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崔橹》

1
查看完整版本: 酒仙榜酒蹶崔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