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玻璃灯彩兼谈红楼梦中的玻璃及
TUhjnbcbe - 2021/12/17 20:37:00

清中期紫檀玻璃画宫灯

现代,人们用灯光照耀夜空,不再以蜡烛为火,灯笼为器。电灯、霓虹灯、电子灯到处皆是。照明也是各式灵巧方式,如便携的手电筒,甚至手机也可以照明。

但是当节日佳庆时,往往还是怀念传统的灯彩。喜欢那种人情交际互相来往,共同庆祝的氛围、环境。正因为如此,传统元宵灯节,依然年味浓浓,爆竹声声,彩灯闪烁。

传统的灯彩,说起来,可以长篇大论。因本文主要讲述玻璃灯(彩),故此只简略一提:

灯是由火而来,有资料说:汉代以前没有灯,只有烛,东汉才有花灯,且花灯还是由尊崇佛教的活动开始的。至唐代时有灯节,长安城内家家张灯结彩,在夜幕中万盏星光,五彩夺目。宋代皇帝最会玩,特别是到了元旦春节,开灯节,放焰火,更是盛极一时。明代初期,朱元璋过元霄节让人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上万只。清代初期灯节也极盛行。

由此可见,从古以来,燃灯照明,燃灯过节,历来常盛不衰,历朝重爱,实在是因为灯彩能于暗夜之时,创造出明亮多彩,喜庆欢乐的美好世界。其中以元月十五日的元霄灯会最隆重。

在红楼梦中,涉及到包含玻璃灯(彩)的中国灯彩的分别有如下几回:

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第一回)

只见苑内各色花灯灼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灯匾,写着‘体仁沐德’四个字……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得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第十八回)

黛玉笑道:“这个天点灯笼?”宝玉道:“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了下来,命点一支小蜡来,递与宝玉……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打着伞。(第四十五回)

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第五十三回)

粗略地统计一下,在书中出现的灯彩,灯式不下几十种:门灯、灯匾、花灯、宫灯、明角灯、明瓦灯、彩灯、戳灯、手把灯、风灯、四角平头白纱灯、玻璃风灯、纸灯、绢灯、绣球灯、料丝灯、围屏灯、水灯、花灯、角灯、路灯、玻璃彩穗灯、凫鹭鸟禽灯、绣花灯、绘画灯、故事灯、谜语灯……

与本文相关联,也就是涉及到玻璃的,有玻璃风灯、玻璃绣球灯、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以及装饰廊檐和游廊的玻璃灯和各种其他的灯。

灯或者灯彩,以及灯笼等物,因其极不易保存,留存下来的实物,即便是明清时期的。极难见到,所以本文的图示,只能采用可以见到的古董灯彩或者仿制的古董灯彩。而红楼梦毕竟只是作者所写的一部小说,要想找到与小说所描写的一样的物品,无异于痴人说梦。故此这一点还希望读者能够体谅则个。

玻璃风灯:

所谓风灯就有罩能防风的灯。可以悬挂或者手提。这里的罩,从《红楼梦》可以是“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或者其他的材料。若是玻璃,就是本文要说的玻璃风灯。也就是有玻璃罩能防风的灯,可以在室外悬挂或者手提使用。

从古董灯彩的图示结构可见,玻璃风灯的防风罩是由几小块玻璃(透明或者有绘画的)和能够镶嵌这些小块玻璃的架子构成,一般是由四小块、六小块甚至八小块玻璃组成。为什么要强调小块,是与其价值有关的,以及其来源相关的,后面还会说到。强调镶嵌,是指这些小块玻璃应该是平板玻璃,而且必须是透明的玻璃,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我们常见的透明玻璃类似,不是明瓦材料的。

说到明瓦,《红楼梦》中一个极为有意思的地方是,玻璃和明瓦,琉璃和玻璃一起使用,这个现象在《金瓶梅》中不见,《金瓶梅》中只使用琉璃,没有使用玻璃和明瓦。这些问题以后想专题讨论之,这里先简略提一下。

玻璃绣球灯:

绣球:本义为一种植物,其所开的花朵为球形。中国栽培绣球的时间较早,在明、清时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中都栽有绣球。另一义为中国民间手工品,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

绣球灯:据《汪曾祺集彩云聚散》汪曾祺著《故乡元宵》中说: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球形的灯,而且球可以不停滚动。

红楼梦电视剧中的玻璃绣球灯

那么玻璃绣球灯呢?据《龙凤艺术》沈从文著《红楼梦衣物及当时种种》中第五六介绍:

玻璃绣球灯——指用硬木作骨架拼合十二或十六方作成的球形灯,这种灯宋明以来多是用纱糊成,上面并绘彩画,清代才用玻璃作,上面还是作各种粉彩杂画,和绣球一样,所以名绣球灯。一般悬挂的,下座还多垂一圈丝线穗子作装饰。

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

所谓芙蓉有木芙蓉(左)和水芙蓉(右)之分。所以芙蓉彩穗灯的造型就有可能有木芙蓉花型的,也有可能是荷花形状的灯。有的文献上说:芙蓉灯即荷花形状的灯。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4卷明清近代卷》罗宗强,陈洪主编版。金瓶梅,水浒传中都有此芙蓉灯。但是在《金瓶梅》在第十五回中,是将荷花灯、芙蓉灯并列的,说明荷花灯、芙蓉灯是不同的形状的灯。

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示意图

《金瓶梅》在第十五回是这样描写的:“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楼灯,见一片珠玑;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皎皎洁洁;雪花灯,拂拂纷纷。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判官灯,钟馗与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金蟾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口大髯,鲶鱼灯平吞绿藻。银蛾斗彩,雪柳争辉。鱼龙沙戏,七真五老献丹书;吊挂流苏,九夷八蛮来进宝。村里社鼓,队队喧阗;百戏货郎,桩桩斗巧。转灯儿,一来一往;吊灯儿,或仰或垂。

所以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4卷明清近代卷》的说法最起码是不完整的。

所谓联三聚五:据《蒋勋说红楼梦6》版中说:“联三聚五”就是三个一串、五个一串的大吊灯,它是往下垂的。

邓云乡在《红楼风俗谭》的《花灯种种》一章中认为:所调“联三聚五”,是—层层,一圈圈,即并非一盏孤立的灯,而是联接了三层,每层又有五个灯聚在一起。

还有的将其归列为疑似西洋物品,如《清代贡物制度研究》何新华著版的第十一章的第三节《红楼梦》里的欧洲物质文明,其中第二部分,是《红楼梦》里的西洋物品,这里有一表,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也被列于其中。

最后要说到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见图示。主要原因前面说过,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与玻璃相关的问题,按照图示,该灯上面,类似风灯、宫灯等位置有可以镶嵌玻璃的,还有类似绣球灯,或者球灯的玻璃罩,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主要还是是与其价值有关的,以及其来源相关的。

下面就来谈谈这些玻璃灯,以及灯上玻璃的价值和来源:

先说价值:

1,前面曾经说过,据乾隆旨意以及玻璃厂的奏折说:玻璃灯四对,价银三千六百多两,这就相当于,一对玻璃灯,值银八百两,玻璃器其价格由此可见一斑。而且从奏折中可以看出:“买办物料、煤、木工价银”,玻璃厂需要购买物料和煤,这大概可以说明说明,此玻璃灯是玻璃厂自己生产的,而不是进口的“西洋”货。

2,另据朱庆征在《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4期所写的《故宫藏建筑装修用玻璃画》一文中说:乾隆年间价格计算,一平方米的平板玻璃,纹银高达十五两三钱九分。

3,邓云乡在《红楼风俗谭》的《花灯种种》提到:清初花村看行侍者《谈径》记前明灯市灯价云:“明朝京师灯市……灯贾大小以几千计,灯本多寡以几万计,自大内两宫、与东西二宫、及秉刑司礼,世勋现戚,文武百寮,莫不抉重资往,以买之多寡角胜负,百两一架,二十两一对者比比。灯之贵重华美,人工天致,必极尘世所未有,时年所未经目者,大抵闽粤技巧,苏抗锦绣,洋海物料,选集而成,苫稍稍随俗无奇,不放出也。”由此可见,大灯百两一架,小灯,二十两一对。

4,按《红楼梦》中刘姥姥所说:“……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

由此可见:第一,一对玻璃灯,值银八百两,应该包括玻璃厂需要购买物料和煤,这此玻璃灯可能是玻璃厂自己生产的。第二,乾隆年间价格计算,一平方米的平板玻璃,纹银高达十五两三钱九分。第一、第二,这里面有问题,虽然不是相同的物品,但是刨去其他的价格,剩下的玻璃价格差别也较大。第三,明朝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是何种灯彩,即便不是玻璃灯,也可见其价格是昂贵的。而且即便是最便宜的说法,一平方米的平板玻璃,纹银高达近十六两,几乎为一个庄家人过一年的花费,由此可见其昂贵程度。

第一与第二对比,说明生产此类玻璃灯,费用是很高的,那这些高出来的费用,用来做什么呢?本文以为,就可以涉及到镶嵌在玻璃灯上的小块玻璃的来源。

在前面本文曾经提到过三条假定:其中第二条是:如果是玻璃,简单说就是平面玻璃,如窗户玻璃、玻璃镜或者玻璃屏风上的玻璃一类的:仅可能有部分为国内产,占比应该为三成甚至更低。也就是更倾向于“西洋”进口。

这里进一步说明,这里说的“窗户玻璃、玻璃镜或者玻璃屏风上的玻璃一类”,主要是指大块的,而玻璃灯上的小块玻璃,极有可能不是进口的,而是国产的。

其原因是:平板玻璃的传统成型方法就有手工成型方法,这些方法有吹泡法、冕法、吹筒法等等。具体的本文就不进一步说明了。只要有此类技术的人员,在清朝时国内产出面积比较小的平板玻璃,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由于没有具体资料可以证明,只能是作为一种推论。唯一见到的一则勉强可以算是证明材料的是罗兴连在《文物天地》期第4期的《充满中国趣味的清代广州外销玻璃画》一文,其中介绍说:年跟随马戛尔尼(Macartney)使团来到广州的英国人吉兰(Gillan),描述中国的玻璃制造业时这样写道:“广东艺术家却在竭力搜罗欧洲玻璃碎片,然后将之舂烂,置于熔炉再度熔化;熔化时吹成大球或气泡,尔后切割为形状大小各异的玻璃块,主要用以制作小镜子和几样玩具。这是中国人目前制造的唯一一种玻璃。”参见艾伦·麦克法兰、格里·马丁著:《玻璃的世界》,商务印书馆年版。

当然,他的说法是否准确,不得而知。就其所见,可能是对的,但是既然当时国人已经掌握了熔炉和吹泡法,难道就不能使用它们,通过原料来制造玻璃吗?据干福熹院士的研究以及王承遇,陶瑛主编的《玻璃性质与工艺手册》中介绍:

清朝北京宫廷的造办处玻璃厂所用成分以钾钙硅酸盐系统为主,特点是高碱、低钙,铝、铁的含量也较现今山东淄博博山的古玻璃作坊的玻璃低,或者有资料说是琉璃低,但据干福熹院士研究古玻璃团队的研究,中国古代玻璃就是从原始瓷开始,因为瓷的表面是釉,而釉是属于玻璃态的东西。并给早期玻璃起了一个名称“釉砂”。见《让中国古玻璃研究走向世界——干福熹院士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第15卷第4期,以及《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自然杂志》年等。颜神镇是古称,从元末明初即已存在。具体的因为涉及到工程技术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简单地说,就是清代北京宫廷的造办处玻璃厂所生产的玻璃,与颜神镇生产的玻璃成分上还不同,其生产的玻璃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上述说明最起码可以证明,不管原料为何,不管是矿石原料,还是碎玻璃原料(按照现在说法是回收玻璃)。从元到清,特别在乾隆末期,中国是完全可以生产小块的透明平板玻璃的产品了。为什么是小块,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因为吹泡法,主要从工艺和设备的角度出发,是无法生产较大面积玻璃的。而明清时期,国内的工业水平很低,故此才这样推论。

同时也可以基本上解决为什么自己生产一对玻璃灯,要值银八百两,而一平方米的平板玻璃,纹银才十六两的价格差距之问题。也同样可以佐证本系列文章三条假设之二,还有些道理的,可以勉强算是假定推论成立的,当然这需要更多的材料来证明。

最后,做一个预告,应香港红学研究者张惠博士的建议,下一期如果可能,就先介绍红楼梦中的瓷器专题之一。若时间不够,则继续本系列,多谢大家理解。因为需要校对不同版本上的一些与瓷器有关的文字,大家知道红楼梦版本之多,如果人工校对则需要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玻璃灯彩兼谈红楼梦中的玻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