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九月第一次物候巡记
TUhjnbcbe - 2021/12/15 14:20:00
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 http://nb.ifeng.com/a/20190611/7453135_0.shtml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

北大绿协

秋季第一次物候

对南方的同学来说,初秋的燕园总是穿梭着干燥的风与炜耀的阳光。但在密织的林网下,燕南园孕育着另一番景象。

在图书馆门前到燕南的一段路中我们遇上了花坛中匍匐的兴安胡枝子。兴安胡枝子近白色的花近乎完全凋谢,部分枝上已结出了果实。作为胡枝子属的典型物种之一,兴安胡枝子的叶有着3片小叶(同属的胡枝子和多花胡枝子也有相同的特征,具体可以看燕园生灵相关介绍:兴安胡枝子,多花胡枝子,胡枝子)

兴安胡枝子。图片:周正暘

燕南食堂旁的小路入口两边栽种着紫薇。此时紫薇花、花苞与果实三相共存,叶已显露出些许紫色。

紫薇。图片:周正暘

再往前,木槿流露出纸花一般的气质,使人不已凑近一窥究竟。这一株木槿是单瓣的,顾名思义,其花瓣分布稀疏,不像重瓣一般多层重叠。事实上,为了园艺审美的需要,通常会将更接近自然的单瓣植物培育为重瓣的,典型的例子有木槿、棣棠(校内单重瓣均有)、美人梅(春天开花,通常是重瓣)等。校内木槿属的植物似乎只有木槿本种,但事实上木槿属的植物们所营造的意象往往使人神往:扶桑、木芙蓉、朝天子(木槿种子)……

木槿。图片:周正暘

步入燕南园,我们发现蝴蝶一般的白花随风飘荡,一番查询之后得其真名:山桃草。因花型似山桃而得名,而民间也将其称为白蝶花、玉蝶花。而长着如此面貌的山桃草却并不娇气,耐低温、耐半阴、耐干旱的特性使得其成为园艺中受欢迎的植物之一,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被归类为杂草。

山桃草。图片:周正暘

在绿篱之上,我们发现一株枸杞挺立着。这株枸杞已经开花,如若仔细寻找,校园里6~11月应该都能够找到枸杞的花果。据《本草纲目》记载:“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这种植物的针刺像枸橼的刺,枝条又像杞柳的枝条,综合这两种植物的名称,所以命名为枸杞。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日常用于泡茶等的枸杞,我们日常食用的是宁夏枸杞,果实甜,无苦味;而中华枸杞则甜而后味微苦。校园里的枸杞果实味道确实不错,然而你找到它的时候多半会发现它已经被各种昆虫享用过了。

从左至右:枸杞

周正暘;枸橼

网络;杞柳

PPBC

(下面是大图~)

一路上,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物种二次开花的现象。金银忍冬正常花期5~6月,果期8~10月;早开堇菜则普遍在4月中上旬开花。植物在秋季二次开花消耗营养,对越冬不利。那么在进化的意义上,为何植物执意进行这种行为呢?一般来说造成二次开花的原因是环境不利于营养生长(如病虫害、外界营养不足等),则植物倾向于向生殖生长转化。简而言之就是环境让我活不下去了,不如我生育一些子孙,他们或许在其他地方活得更好。

二次开花的金银忍冬与早开堇菜。图片:周正暘

在李大钊像旁的草丛里经常能发现叶呈心形的三叶草(酢浆草),凑近观察甚是可爱。在其中掩藏着一朵朵粉、紫色的小花,正是通泉草。通泉草多生长在较为潮湿的草地上,在某种意义上沿着通泉草浓度梯度方向运动,往往能发现水源。这株通泉草是匍茎的变种,匍匐在地面上生长,故看上去比附近的酢浆草还要矮小。

匍茎通泉草。图片:周正暘

走在李大钊像旁,周正暘同学敏锐地察觉到了细细簌簌的碎屑坠落声,大家便安静下来辨别方向。循声发现一只松鼠在啃食松子。如果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松鼠近来活动十分频繁,正是在为过冬储存粮食。

北松鼠。图片:周正暘

燕园的松鼠多是北松鼠,拖着毛茸茸的大尾巴在林网中上蹿下跳,时而和喜鹊斗智斗勇,时而摘得松果欢快啃食。秋天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它们更大胆地跑到路面上,然后再迅速上树,留下一簇惊奇的注视。北松鼠北部毛色灰黑,而腹部几乎是白色的,到了冬天,耳尖上会长出萌萌的长毛簇。近来也有同学发现了岩松鼠,其相较北松鼠体型更小(尾巴也更短),但是更为机警。

岩松鼠。图片:于子轩

校史馆附近,紫珠静候着我们。《源氏物语》中,美丽幽雅的女人常被喻为紫珠。颗粒分明,风波不惊,着实有着雅致的风范。紫珠原产于中国南方,后因其园艺及药用价值被广泛种植于各处,不过多数仍然保留着南方的习性:喜温湿,惧风旱。

紫珠。图片:周正暘

本学期第一次物候巡护结束了,我们掀开了燕园草木面纱的一角。在接下来的金秋和凛冬之中,我们可以预料到木叶摇落、梅蕊傲雪的景象,但如果我们足够仔细,自然总会给我们意外之喜,在我们预料之外的那个世界,正是我们需要并渴望观察、探索的。

作者丨罗然

排版丨于子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月第一次物候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