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比天大|诗意栖居
━━━━━━━━━━━━━━━━━━━━
江苏崇文重教,读书、著书蔚然成风,江苏人和书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我们推出“苏人书事”栏目,聆听江苏名人分享读书的故事和感受。
熊广琴,年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出版《熊广琴画集》、《中国名画家精品集·熊广琴》、文集《种花集》;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专职画家,熊广琴的艺术作品清新淡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人文情怀,画面沉静中弥散出江浙才女多思敏感而又偏执一端的特性;笔墨里更多凝炼和圆厚,简约高华中透着几分现代意韵。熊广琴的写意花鸟作品蕴藏着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在对自然物象的描述中,追求更具人格的象征意味和精神性的东西。
作品:瑶台春风
瑶台乃神仙居所,春风自此而来,轻抚万物,百花盛开。虽画纸有限而花开无限,画中,花枝向远处、向高处不断蔓延生长,似在渴求更多仙气的滋养。花多而不密,又是一派生命自在生长的悠闲景象。
熊广琴不是一个技术主义者。她好读书,曾用功于文字学,自谓有一种“青灯古卷,孜孜不倦”的苦读精神;她擅写作,文笔生动流畅,一度在报刊开辟散文专栏;她能书法,长期临池不辍,具备了相当的功力。
她曾长期在艺术氛围浓郁的南京生活和工作,走过国内外很多地方,参观过世界诸多大博物馆、美术馆,有较为开阔的心胸与眼界。写意花鸟是借花鸟“写意”的艺术,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固然离不开得心应手的技巧,更离不开创造主体的天赋、素质、文化积累与生活经验,以及将这些主体条件转化为笔墨形象的能力。可以说,熊广琴在艺术上潜质条件是相当强的。
作品:满园春色半窗霞
春色满园却泄露了半窗霞光,细看才觉有枝头花落。想必是春光无限好,未觉昨夜风雨,酣睡到天明不知花落。这春风春雨的滋养,使枯枝抽芽,花苞开花,却是早有探春者化作春泥去护花了。
画画不仅要手上功夫,更是一门学问。熊广琴说:“在这个时代做艺术不仅要熟谙中国美术史和相关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西方的,对各种艺术思潮和现象要有深度思考。这些理性思索也使我的创作始终不离中道。但审美是感性的,艺术创作还是以感性为主。我的体会是,感性像个孩童,可爱,你得惯着他、依着他甚至纵着他,不能跟他拧着来;理性像个睿智的长者,严慈,你得敬着它、尊着他,让他站在孩童的背后。”
由于在绘画、书法和文章等几个方面用功都很深,熊广琴被称为文人气质型画家,作品渗透着书卷气和古意,对此熊广琴说,“人的气质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表现在他看待世界的眼光,鲁迅和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并不是因为个人道德上的完美无缺,而是对这个世界对苍生深沉而深切的悲悯情怀。一个没有悲悯心的人是不配写作的。”
作品:木芙蓉
熊广琴借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却至此戛然而止,但看得画上芙蓉的姿态,“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又呼之欲出。那垂下的花枝是美人随性舒展的纤纤玉手,处处透露着自信与慵懒,好个芙蓉美人花。
所谓书卷气和古意,熊广琴认为主要是因为经典文化和法度的濡染修炼,“有评论家提到这一点,只是对我的鼓励而已,另一方面也得感谢天恩,因为我遇见过读书更多、修炼更勤的人,但人和艺通观起来,终究是一个‘不通’,更遑论‘化’字。我其实修炼的还很不够,还在努力。”
编辑:玲玲
-END-
有品有料
有态度
一个文化人的聚居地
长按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