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0日,是母亲节。
在这特殊美好的日子里
祝每位母亲节日快乐!
在每个人印象里,母亲总是那么坚强能干,事业上巾帼不让须眉,家庭事务上井井有条游刃有余。殊不知,母亲也曾是柔弱的小女孩,怀揣着对梦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期待着度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只不过有时候,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们放弃了太多。
今天,小编要来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位青年女画家——张丹。
她才情飞扬,但为了孩子和家庭牺牲大好的国画事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
专业和家庭如何平衡,可能是当下很多妈妈逃避不了的问题,张丹的经历也是很多妈妈的人生缩影。
那她后来,是如何走过这一阶段,开启新的绘画人生的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菏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以国花牡丹名闻天下,更以繁荣发达的书画艺术饮誉海内。
张丹从小生活在此,对这片土地有浓厚的情感,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花卉题材。
作为历史渊源流长的中国书画之乡,菏泽自古名人辈出。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家,贡献了无数宝贵的文化瑰宝。
在这书画气息浓厚之地,张丹从小就学起了毛笔字。直到现在,她也一直没放弃练习。
后来张丹接触了画画,虽然一开始是学习素描、水粉和速写,但由于师从著名的曹州书画院,饱受国画的熏陶,由此开启了国画之路。
▲曹州书画院
命运不会亏待勤奋努力的人,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后,张丹考研成功,继续在国画上深造。
谈及当时为何选择考研,张丹说画画就像陪伴良久的密友,如果不继续深造学习,总觉得可惜。而且考研有助于摆脱琐事的负累,能让自己更加专心地主攻画画。
事实证明,张丹的选择是对的。沉浸在国画创作中的她,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
年作品《闺中》在台湾艺术大学做交流展览年11月中国画作品《呼叫青春》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获奖并展览,作品被收藏年,中国画作品《佤族》入选“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和谐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风采录中国画展》,于“上海中国画院”展出年4月中国画作品《二月十四》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工笔画展中入选,获奖并展览,作品被收藏年8月参加《时代风华——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年5月参加六尘艺术馆“迎青奥在宁高校优秀研究生毕业生”作品展年6月参加恒当代“水墨新源”南艺研究生国画新秀优秀作品展年7月参加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周昌新艺术基金会举办的“以你为荣”中国优秀艺术研究生作品展,并获得优秀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菏泽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不仅在张丹人淡如菊的外表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更深深烙印在她的选择、习惯和努力里。
画画和家庭,究竟该如何抉择
读研时期的张丹,怀揣着一颗“为人师”的心。
她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在专业方面做得很好,然后当个老师,把从小画画积淀的感受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更好地修生下一代的美术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启蒙。
只不过,各种因缘巧合之下,她并没有如愿。
毕业后张丹去了北京,并在那成家立业,过上了和学校里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果说怀孕前的张丹,还有满腔的少年自信,和急切想要探索世界的求知欲的话;那对怀孕后的张丹来说,这些都荡然无存了。
年,张丹怀孕了。
母亲跟伟大总是配套存在的,妈妈确实伟大,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娇滴滴的女孩,一旦成为妈妈,就成了坚不可摧的神奇女侠。
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言论:“作为女性应以家庭为重”、“怀孕了还上什么班”、“工作比孩子还要重要吗”.....
初为人母的张丹面对这一切,也曾迷茫徘徊质疑过,家庭和事业,究竟该如何选择?
考量了种种因素,张丹选择做牺牲的那一方,从北京*协辞职,全身心投入家庭。
由于体质问题,张丹在孕期一直饱受妊娠反应的折磨。患上中度贫血的她,动不动就眼冒金星,虚弱的一塌糊涂。
即使如此,张丹也没有完全放弃对画画的追求。只要是身体感觉良好的时候,张丹就会铺开画纸,拿起画笔开始创作,不论时间长短。
在她看来,孕期画画,反而有助于修心养性,帮助自己暂时避开生活中的烦恼和伤痛。
所以这个时期的张丹,国画题材大都以花鸟、风景为主。
恬淡优雅的色调,细腻自然的笔触,让人深深沉醉在自然的美好里,根本就察觉不到这是一位饱受生理和心理负累的孕妇所画。
很多时候,张丹都会回忆学生时代,灵感来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创作的日子。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地画画,可说是一生最幸福纯粹的时光。
如今虽然收获了家庭,但孩子放在了首位,画画时间被大大限制,同时还要忧虑可能对宝宝造成的影响,实在是一大缺憾。
不想成为被磨掉光芒的那类人
自从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张丹觉得自己的心思被工作分掉了很多。仿佛工作的状态和现实是生活,画画反而沦为边隅一角。
这跟在学校完全不一样,在学校时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专注地创作,那种状态才是全部的生活。
张丹接触过很多在北京的艺术家,或高校的研究生、毕业生。发现只要成家立业,特别是有了孩子,焦注点都在孩子身上,对画画这件事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弃和懈怠。
那种不管是对专业,还是对社会、对世界的强烈欲望,都消散的无影无踪。
张丹很焦虑,她不想成为单纯的家庭主妇,不想成为被生活、被家庭打磨到迷失自我的那类人。
而且在家绘画,纵使坚持不懈,也只是“闭门造车”,光练手头功夫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多看多想多学,提高自己的脑子和眼界,锤炼对艺术的认知和技法。
只要想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好,这是张丹一直以来的人生信念。
考研如此,这次也不例外。
有家里老人的帮助,在孩子近两岁的时候,张丹进入了北京李可染画院工作。
既是超人妈妈,也是新的自我
在画院的工作有闲有忙,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张丹也能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
白天工作时间,张丹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在家休息的时候,张丹就静静地作画创作。
年参加同曦艺术馆“鲁宁汇”艺术展年云南博物馆开馆仪式暨云南大学昌新艺术国际学院成立展览年菏泽美术馆新年展年参加李可染画院临摹展年参加“型而上”菏泽市首届艺术家提名展年参加李可染画院结业展年参加第二届中国画双年展平时还能常常和孩子互动,打小灌输艺术的知识。
孩子很懂事可爱,不仅体谅妈妈工作忙碌时的疏忽,还非常崇拜妈妈的书画功夫。
在孩子眼中,妈妈做得一手好菜,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还会书法会画画,简直是全能。
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手握毛笔,自信满满地写或画。
张丹不仅平时言传身教,有时也会把孩子带到画院,让孩子陪伴自己工作,见识更多的人。
孩子不仅不排斥,还很激动兴奋,在家时不时就撒娇“妈妈你什么时候带我去上班呀”。
张丹谈及孩子,满满都是幸福和骄傲。和之前相比,想法也通透了很多。
孩子虽说是甜蜜的负担,但也能是创作灵感的来源。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张丹的绘画题材变得愈加丰富,人物系列更多了。
张丹认为,每位孩子出生时都是带翅膀的天使,只是长大后翅膀逐渐淡化隐藏了而已,为此她还专门创作了一组系列。
如今的张丹,在家庭和事业间来回奔波。
虽然有时会觉得累,但充实的喜悦和重塑爱好的满足,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以前总觉得孩子需要寸步不离的照顾,
但其实他们总会长大、独立
总会和母亲分离。
如果把握得当,
完全可以既做孩子眼中的超人妈妈,
也可以活出自我,
发展自己的一片天空。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
但正因为如此,
更希望每位母亲都能得偿所愿,
过最想要的人生!
没骨花鸟,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绘画方式。
中国画中通常把工笔的双钩或写意的笔法结构称之为“骨”,墨与色称之为“肉”。
而“没骨”是指不用双钩,直接用墨和色在熟宣上作画而成。
区别于先墨笔勾勒轮廓而后敷色的传统绘画方法,没骨花鸟画是以彩笔直接挥抒,粉笔带脂,点染并用,进而产生一种墨净色润、清新雅致的效果。
此次宣和印画特邀张丹老师
带来↓↓↓
没骨花鸟解析课程
课程介绍木芙蓉的表现技法
时长:90min
1.写意花鸟画工具材料的准备
2.木芙蓉的调色方法
3.木芙蓉的造型画法
4.构图方法、花骨朵的画法
5.正叶画法、反叶画法
6.枝干画法
玉蝉花的表现技法
时长:90min
1.玉蝉花画法
2.花瓣染法
3.整朵花的色彩搭配
4.构图解析
张丹老师每次教课都倾囊相授
别人从她那边得到收获
就是她最大的开心和满足
希望大家学有所获!
戳原文,直接进入课程页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