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诗之趣,植物之美黛玉抽中的那支签
TUhjnbcbe - 2021/7/5 21:42:00

荷即莲,莲即荷,古称“芙蓉”。唐诗中有称“荷”者,如孟浩然之《夏日南亭怀辛大》;有称“莲”者,如王维之《山居秋暝》;也有称“芙蓉”者,如白居易之《长恨歌》、杜荀鹤之《春宫怨》等。荷之成熟叶挺出水面,睡莲则叶片浮在水面上,可为两者之区分。莲花出水,花姿娉婷清雅,因此形容美女出浴就称为“出水芙蓉”。

《群芳谱》说:“莲,花中之君子也。”因此莲又名君子花,在莲(荷)花池中矗立的凉亭,则称为“君子亭”,明朝叶受写的《君子传》主题就是荷花。历代咏荷咏莲的诗词文章很多,其中最有名的首推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的可贵之处在于“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品德及节操。

莲的栽植品种很多,有重台莲、并头莲、一品莲、四面莲及千叶莲等等。当唐朝诗人白居易卸任苏州刺史之职返回洛阳时,就曾带回特殊的莲花品种,还写下有名的《种白莲》:“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

文字选自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

引申1:黛玉抽中的那支签……

在宝玉的生日宴上,黛玉抽到了芙蓉花签:

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于是饮了酒……

芙蓉一词,在古代可指代不同花卉,包含的文化意象也有所区别。联系书中上下文来看,黛玉的芙蓉和晴雯的芙蓉,应该并非同一种——晴雯是木芙蓉,而黛玉,更可能是水芙蓉,即荷花。

荷花古名甚多,芙蓉即是其中一个,并且常常出现在书面用语中。而木芙蓉,《本草纲目》中注解“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之名”。晴为黛副,这样理解倒是很合适;更重要的是,书中对林黛玉这个人物以及相关情节的设定,都是非常符合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荷花形象的。

但由于作者没有说明到底是哪一种芙蓉,黛玉的签到底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仍是大家争论的话题……

引申2: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之荷花杯赏析……

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康熙御窑五彩佳作,依月令之数为一套。一花一月,并配诗文,十二杯分别以迎春、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为绘。

康熙对历代的瓷器很有研究十分欣赏,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研制新风格的各种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纹杯”,第一次把“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可谓“杯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意境",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

据《陶雅》记载:“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

“十二月花卉纹杯”12件为一套,其外形特点为:撇口、深腹、浅圈足、胎体轻薄、器型精巧绝伦,造型规整优美,胎质乳白、器薄如纸、晶莹剔透。

引申3:莲花处处开

说到莲花与佛教,可谓因缘甚深。佛经上最重视的是莲花,《四十二章经》云:“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

走进佛教寺庙,随处可看到莲花形象。佛菩萨或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状……寺庙墙壁、藻井、栏杆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美好的莲花图案。莲花代表圣洁、美好。在佛教故事中,悉达多太子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

佛教中,以莲为喻的词语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座”或“莲台”;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佛教说“花开见佛性”。这花即指莲花,花开即指修者达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莲的心境,就会显现佛性。莲花,也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

引申4:秦汉时代的”弋射“画像砖,画有荷花及收割谷物场景

唐诗之趣,植物之美

天上的神仙

唐诗之趣,植物之美

是谁风华绝代,万人惊艳?

唐诗之趣,植物之美

魏晋男子第一天团

唐诗之趣,植物之美

继续扎心五谷不分者……

唐诗之趣,植物之美

果郡王送给甄嬛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诗之趣,植物之美黛玉抽中的那支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