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化的芙蓉山
TUhjnbcbe - 2021/6/23 20:36:00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芙蓉山位于韶关市区西南,东临北江,因山上原来盛产木芙蓉而得名,东南方向为北江所环绕,山体长约10公里,呈马蹄形分布。境内主峰芙蓉峰海拔.4米,最高点犁头石海拔米,是人们登高极目的好去处。早在多年前韶关开始建城时芙蓉山就已闻名于世,西汉时期这里已有道士出入,是道教南五祖炼丹派的发源地之一。故芙蓉山后世有“蓉山丹灶”之名。莲冲坳广场。

据史料记载,最早在芙蓉山留下文化痕迹底蕴的是宗教文化。早在多年前韶关开始建城时芙蓉山就已闻名于世,西汉时期这里已有道士出入,是道教南五祖炼丹派的发源地之一。后来道教佛教分别在这里建庵、建寺,道来讲道教,僧来传佛教。道来修观,僧来建寺。所以芙蓉山既有过道士,又住过和尚,是道佛两栖的圣地。

古刹正门。

芙蓉山浓厚的文化积淀,离不开儒家文化的熏陶浸染。唐宋以来,这里陆续有韩愈、许浑、苏轼、李三近、廖燕等文人墨客登山吟诗,更为芙蓉山历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唐代文豪韩愈,先后四次到韶关。第三次是在宪宗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路经韶州时,向韶州太守借看图经:“曲江山水闻来久,恐未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张太守陪他登临“佳处”芙蓉山,韩愈面对眼前美景,作诗一首《木芙蓉》抒怀:“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蓉山古刹。

到了宋朝时,与韩愈际遇相似的大文学家苏轼被贬谪南下经过韶州时,登临芙蓉山上,极目远望,灿烂的芙蓉花在萧索的秋山独放异彩,心头愁绪顿消,作诗一首赞美芙蓉花:“千树扫作一番*,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明清文坛八大家之一、韶关诗人廖燕的《芙蓉丹灶》诗:“万曡芙蓉一径通,仙人遗址更巄嵷。烟熏半壁苔犹黑,丹染千山树欲红。玉简尘封蝌蚪字,药栏春长兔丝丛。登临我亦乘云去,相见蓬莱弱水东。”明朝文学家李三近也作诗吟诵芙蓉山:“雨霁芙蓉曙,春深草树馨。夕阳千岭紫,晴霭万松清。藓护烧丹灶,泉霏避俗亭。仙山多胜景,入世一浮萍。”

这些名人诗词,为芙蓉山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史料。

文/图:秋实

编辑:廖卓敏

责编:袁少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的芙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