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正月初五日午后,南京博物院"陈之佛艺术陈列馆",附庸风雅,看画。
??细看了几幅,发现雪翁先生颇喜秋意。而且画风色调在49年前后有差别,但其笔下生灵均纯真可爱。
其实,丝毫不懂画。只假装看画而已。单只是看画名,也颇有意思。图一
?图一款识为:秋塘露冷?戊子深秋雪翁写所见。戊子年为年。
??整幅画颜色清淡,残荷、莲蓬尽显秋塘风景。残荷之下一只白鹭缩着脖子抱着胳膊,缄默着。紧闭的喙似乎怕呵出气来,会冻着自己似的。这只胖白鹭的畏寒模样就是“露冷”了吧!
图二
?图二款识为:半临秋水照新妆,澹静丰神冷艳裳。堪与菊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清霜。戊子春日写明人诗意?雪翁。
?这首诗题为《木芙蓉》,作者是明末清初江南歙县人吴孔嘉,是个辞官归隐的有责任感的文人。清顺治二年,清兵初入歙境,孔嘉求见提督,请勿屠杀。后江西兵变,地方受影响亦有骚乱,官兵镇压,民受其害。孔嘉与大吏交涉,救出难妇数百口。
??这幅画与图一均为年作品。画面色彩清淡,主色调为清冷的灰色,白芙蓉雅洁清逸,自有文人清高傲骨。斜伸水边的花叶上一只纺织娘寻寻觅觅,清姿雅质,栩栩如生。木芙蓉明明也有明朗的深红浅红,可是画家偏偏爱白色,画上莹洁的白似乎闪着光。木芙蓉开在清秋里,是拒霜花。学校隔壁小区里,每至清秋,木芙蓉就袅袅娜娜地自在开放。
图三
??图三款识为:秋圃一角??一九六0年于南京?陈之佛。
??这幅画与前二幅相比,色彩明艳了不少。
??画上有一片草地,一株碧绿的芭蕉。一白一黑两只咯咯鸡在交谈,谈不拢,白鸡似乎发怒了,成了反毛鸡。黑鸡的*脚下几丛兰草,还有开白花的野菜。何以是秋圃?大白鸡身后不就是深红浅白的几丛菊?
图四
??图四没有款识。
??如果你要命名,会给它什么名字?春天里,太湖石后一丛深色花,浅浅淡淡的粉,明朗朗的白,恣意张扬地醉在春风里。花下一只白底黑花猫,仰望花间蝶,眼睛瞪得溜圆,嘴巴紧闭,屏气凝神,不晓得想干什么。你猜,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小猫扑蝶。错。因为它的样子不是扑,那是什么?人家的名字叫做“文猫伺蝶”,这是一只文猫——脾气温和的猫咪,它在侦查、守候蝴蝶。而且,“猫蝶富贵”作为吉祥装饰纹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这个图案组合象征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猫蝶”谐音为“耄耋”,耄耋指的是长寿,“牡丹”代表“富贵”,这幅画有“耄耋富贵”的寓意,是为吉祥。
??
图五
这幅丁亥年所作的秋色图呢?画面主角为石边竹菊,诗为清人所作。你可以命名吗?
??有意思吧……画与文章其实一样,都可以传达作者的志趣与情怀。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吧。虽不懂画,心向往美,也许可以窥见一二意趣。
??陈之佛先生出生于年,去世于年,一代艺术大师,以淡泊名利的心志终其一生。三十五岁赴宁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后历任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文革"期间,陈之佛的遗作与收藏被护送到南京博物院地窖保险库保存,至今陈之佛的遗作一直没离开过南京博物院。陈之佛主编过彩色图案集《南京云锦》。
西周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