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似玉而非玉,爱屋而及乌
TUhjnbcbe - 2021/4/11 14:4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最近大爱芙蓉石,对,就是大名鼎鼎的“寿山芙蓉”。什么,你说你没听说过?那你一定听说过寿山田*吧,就是那个一拍卖就几千万,上亿的寿山田*。还有句广为流传的话形容它的珍贵,叫“一两田*十两金”。如果说寿山田*是九五之尊的皇帝,那寿山芙蓉一定是寿山石中雍容典雅的皇后。而今天的主角,就是“寿山芙蓉石”。似玉而非玉众石之中为何独爱芙蓉,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爱玉情结”。玉文化为中国独有,其“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的独特领悟,是中国文人引以为傲的风骨。而芙蓉石,尤其是白芙蓉,可以说是寿山石中最为接近和田羊脂玉的石种,它的纯白莹润,让人一触便不想放手。高兆《观石录》中有“陈越山二十余枚,美玉莫竞”的记载,没有附加任何描述,却排在所有品评的石品之前。这“类玉”审美在其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陈子奋《寿山石小志》记:“芙蓉石质极温润,虽不甚透明,然娴雅可珍,殊不在于透明也。”足见,芙蓉石的审美与寿山其他石种、尤其是高山系石种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它并不是越晶莹越好,而那种介于“似透非透”之间的质感,才正是其撩人所在,或者芙蓉石审美的魅力所在。所谓“马似鹿者贵,真鹿则不贵。石似玉者贵,真玉则不贵”。寿山芙蓉的历史寿山芙蓉石,因色洁质嫩,犹如初开的木芙蓉花,温柔迷人而得此名。寿山芙蓉石虽属山坑,但它是山坑中出类拔萃者。明末清初,芙蓉石初产,并不受重视。据王士镇《香祖笔记》载,“其值亦不及寿山五分之一炎”。清乾隆后,“将*洞”芙蓉石渐著名于世,至光绪年间白芙蓉已不可得。康熙帝御宝“御赐朗吟阁宝”即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壶中元”、“和硕怡亲王宝”、“膺天庆”印玺皆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寿山石印章,竟多达百余枚,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

(这里说一下将*洞,将*洞为芙蓉石的主要产洞.又名“天峰洞”,位于加良山山顶。清初开凿后为某将*占据,遂改称“天峰洞”为“将*洞”。此洞所出石,质极纯,柔洁通灵,为芙蓉石上品。)

乾隆爷一直是文玩界的风向标,他玩过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不好的理由,所以,芙蓉石直到今天,一直是文人墨客、藏家所追捧的“掌中宝”,品相好的芙蓉石,确实是难觅踪影。芙蓉石种类芙蓉石色彩较为丰富,不过主色调还是以*白红为主,我们一般以芙蓉石的颜色对其进行分类。白芙蓉白芙蓉最好的当属“藕尖白”,白而不死,油润度极佳,不去把玩仅仅从视觉上,就能感触到他的油性,像一块奶糖,用手触之,如肌肤般细腻柔滑。由于芙蓉石的特性,即芙蓉常常与砂岩共生一体,故质纯块大者,珍贵异常。

红芙蓉

红芙蓉石色红,然非纯红,多是在白、*、青色地的芙蓉石上呈现片片红块,浓者艳若牡丹,亦现水痕和*筋。娇艳作态,光彩四射。但红石少见,尤为难得。*芙蓉*芙蓉石色*,浓淡深浅似枇杷*、桂花*、米*、牙*。石质若凝脂通透。古人称其有“橘柚玲珑映夕阳”之雅,*芙蓉石比红芙蓉石更为罕见。青芙蓉青芙蓉为白里透青或淡青色的芙蓉石,色如鸭蛋壳,时有极细黑点隐于肌理。刀下论石芙蓉主要的用途还是印石,故在这里一定要说一下芙蓉石的刀感。如果您是一位篆刻人士,那一定对寿山芙蓉有独特的情感,芙蓉石入刀容易,由于结构的均匀,行刀不易跑刀;既不黏刀又不易崩开,刻之能得心应手,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印章效果;仿佛芙蓉石能与印人相通,随刀飞舞,得到人、刀、石完美和谐。初学刻印之人,平时练习常被劣石所困扰,如果偶然得一芙蓉治印,忽觉得心应手,大叫“幸福”,仿佛自己刻印水平也达到突飞猛进,这就是芙蓉石的魅力。我们君品玉道的玉印就是一枚寿山*芙蓉所刻,是魏杰老师的心仪之作,印面刀口很深,这其实就是在篆刻时,魏杰老师觉得这石头爽利无比,故大刀阔斧多刻了几刀,也是体现了印人遇到好石头的欣喜之情。讲到这里,芙蓉石有多好多好,我觉得也没必要再去赘述,相信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寻一块芙蓉石制印或把玩于手中了,不说了,我先去过过瘾。。。。

图片/均来自君品玉道

似玉非玉,爱屋及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似玉而非玉,爱屋而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