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二十四节气轮转的脚步声
以亘古智慧过丰美的好日子
寒露节气,露已寒将为霜。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有寒字的节气
古人诗云“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
悲观者由此感叹: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湖北经典音乐广播
流动的光阴,岁月的声音。
对那些把幸福当成太阳的人来说,或许常有不寒而栗之感
但对不假外求的人来说,到来的一切全都可喜。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由
禾丽医美特约播出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也是标志秋天的第5个节气。
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如果说白露是诗意的,那么寒露就是美丽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
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寒露·吟诗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寒露时节,高大纤细的木芙蓉在秋风中绽放,花朵硕大,比荷花还要娇艳。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在瑟瑟冷风中相映益妍。希望大家可以勤去观赏,莫要让它兀自随风飘零。
韩愈(年—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南亭送张祜
唐·许浑
宴罢众宾散,长歌携一卮。
溪亭相送远,山郭独归迟。
风槛夕云散,月轩寒露滋。
病来双鬓白,不是旧离时。
许浑(约~约),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寒露
到了寒露,中国各地已全面进入秋季。北方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四野萧瑟、时见早霜,即将或已经进入初冬。
秋风起,秋意凉。落叶纷纷下,满地尘飞扬。此情此景,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思乡、怀人、伤别、叹时的特殊时节。
寒露·民俗
寒露是个水汽类节气。“寒”表示露水更浓,天气由凉转寒。寒露时节,鸿雁南迁,菊花开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速度很快,昼夜温差增大,有些地方开始出现霜冻。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人们把夏天的衣服收拾起来,穿不上了。至于习俗,则是千里不同风。
上山中,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
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
此外,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菊花茶,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那可以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江南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寒露·养生
寒露时节,气候渐冷,日照时间相对减少,并且秋季特有的肃杀之气容易使人们伤感,即秋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可结伴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适当调节心情很重要。
寒露后,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此时最易引发感冒。要适时添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使身体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注意脚部保暖,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为防“凉燥”,此时节应不吃或者少吃辛辣,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冬瓜、藕、梨、柿子、柑橘、石榴、香蕉等。
遇见好诗歌就是以心见心
策划统筹:程丹
编务:琬玉
监制:余笑忠荣江涛
总监制:张效慧刘立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