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61.html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于年败退台湾前,曾到四川成都召集残部,妄图盘踞大西南,负隅顽抗。这期间,蒋氏父子到一处叫“望江楼”的古迹游玩,见楼内有一长联,蒋介石让儿子读给他听。上联读到末尾句:“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时,蒋介石颇有感触,下联读到末尾句:“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时,更是伤感不已,脱口而出:“眼前哪一块云是我的天啊!”这时全国已大部分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蒋介石触景生情,发出穷途末路的哀叹。看到这里,引起我对这副长联的浓厚兴趣,心想以后有机会到成都的话,一定要去望江楼亲眼看一看这副长联。年,喜逢四川南充市我五姐九十寿诞,我带着孙儿于7月上旬前往看望并祝寿,之后去了成都。7月中旬,在成都的外甥贺继明带我去观赏了这座天府名楼。我原以为“望江楼”就是建在锦江边的一座古楼,有名联,原来这里是一处宏大而秀美的公园。里面不仅有“望江楼”古迹,而且更多的是介绍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生平、诗作和遗址。有点意思,既来之,不妨都看一下。走近公园,见大门口门柱上有一对联:(皆是繁体字)上联:此薛校書舊日枇杷門巷;下联: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園。两边门柱上还有一对联:上联:思古發幽情试看他秀氣靈襟纷披楮墨;下联:聼真惟令德僅對此吉光片羽也够流連。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薛涛纪念馆”。其介绍曰:崇丽巍巍,濯锦浩淼,诗楼韵致,亭榭化境,碑牌匾对,满园生辉。千数百年来,西蜀名园望江楼,已经成为海内外友人寻访和缅怀女诗人薛涛之圣地。馆内,有文字介绍薛涛生平。薛涛(?—)字洪度,号“女校书”,祖籍长安,幼随父宦居蜀地,乃天府这一方水土养育的才女。涛天资聪慧,八九岁知声律,能篇咏,善词辩;为诗一生,成诗五百首,有《锦江集》传世。薛涛跻身士林,诗达四方,名驰上国。其人品,志洁心高;诗品,清奇雅正……当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王建、张籍、杜牧、刘禹锡等皆与薛涛相唱和。薛涛不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佼佼者。馆内有许多薛涛的诗,还有不少历代文人缅怀薛涛的诗作。现选抄几首薛涛诗如下。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又如:江月楼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薛涛晚年诗作据说诗人元稹与薛涛相互爱慕、关系密切。元稹调任洛阳后,给薛涛寄来书笺。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薛涛也很快回赠一首:赠远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他俩相互赠诗,表达相思之情,又如薛涛:春望词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此外,当代诗人王建也曾给薛涛寄诗。如: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据说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绝句和律诗,因此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对当地的造纸工艺加以改造。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而窄小的彩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这就是闻名的“薛涛笺”。我们在纪念馆里看到许多薛涛用这种彩笺写的诗作。纪念馆外面,有薛涛的汉白玉站立雕塑像,一人多高,古代仕女形象。纪念馆不远处有一“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水极清冽,相传薛涛在此处汲井水制笺,色泽鲜丽。后人有诗缅怀:薛涛井怀古无波古井因涛重,有色遗笺举世珍。忆我清江曾拜井,今游井上吊诗人。还有欧阳梦兰写的一副对联:古井平涵修竹影;新诗快写薛涛笺。园内还有一处“吟诗楼”,是“神仙会”诗情场景雕塑展示馆,内有六个真人一般大的汉白玉雕塑人物,展现女诗人薛涛与诗友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张籍等吟诗作赋意象场景,人物或立或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据说此楼是清嘉庆十九年建(公元年),是为纪念薛涛而建的。楼内有清代何绍基撰联:诗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话一楼。楼门口有一对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壘浮雲变古今。(杜甫诗句)再往前走是《濯锦楼》,该楼造型似停靠在江边的画舫游船。据说是为了纪念薛涛载舟置酒船上,惜别密友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而建。薛涛曾作《送友人》诗一首: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近代名人宋美龄、郭沫若等都曾在此小憩,宴请宾客。室内展示的是公园珍藏的明清古傢具。楼门口也有一对联:花影常迷径;波光欲上楼。(李绪)前面又一处建筑是《五云仙馆》,据介绍该馆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年),得名于薛涛诗句:“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馆内有薛涛诗笺39首,中间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所作《薛涛制笺图》一幅。还有“中国古代造纸历程”简介,有“唐薛涛笺古法制作演示”图数幅。内有薛涛中年诗作:《斛石山书事》王家山水画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公园内还有薛涛的坟墓,是一座圆形的用石块围砌的土墓堆,上面长满青草,墓前立一石碑,上刻红色隶体字:“唐女校书薛洪度墓”。清代诗人王再咸来此凭吊,写《成都竹枝词》一首:昭烈祠前栋宇新,校书坟畔碧桃春。江山莫谓全无主,半属英雄半美人。还有一“清婉室”,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年),其名取自《诗经》中“清扬婉兮”之语。古人论诗的风格分为豪放和婉约,薛涛作为女诗人,赞其诗风清扬婉约。此室建筑风格古朴简洁,木格花窗,室内陈列清人陈矩的薛涛像赞和赵熙集唐代诗词对联等石碑石刻。此外,还有“茗椀楼”“清猗苑”“众香榭”“翠楼吟”“江月楼”等遗址景点,不一一赘述。总之园内亭台楼阁颇多、茂林修竹叠翠、文墨题咏甚丰、风景幽雅秀丽,不愧为西蜀名园。通过游览,方知我国古代还有薛涛这样杰出的女诗人,她和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唐婉等才女像一颗颗诗坛巾帼名星闪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天空。接着我们来到名符其实的“望江楼”古迹处。据介绍,望江楼在四川省成都市以东二公里,濒临锦江南岸。此楼亦称“崇丽阁”,取自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据传清代蜀中科第衰歇,建楼以镇风水。清光绪十五年(公元年)望江楼建成,由文武状元开楼,楼成后果然文运兴旺,蜀中就高中状元和进士。望江楼高27.9米,为全木穿榫结构,朱柱碧瓦,崇楼丽阁。楼有四层,上两层为八角,下两层为四角,阁尖为鎏金宝顶,甚为壮丽。一楼挂有全国著名的三大长联之一,即清代钟祖棻所作字的《锦江城楼》长联。该联的内容以蜀中的景物、人事,谈古论今,感叹时事变迁、朝代更替、英雄折腰、历史沧桑、你方唱罢我登场,“终落在乾坤套里”的悲凉结局。现在看来有点消极无为的思想,但在当时也算是警世箴言。此长联就是蒋氏父子败退时看到的对联。一楼内还有一巨大的石碑,上刻“崇丽阁记”,介绍“崇丽阁”建造的缘由、经过、规模等。一楼是敞开的,四周都是红漆木柱,每根柱上都有楹联。如: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顾复初二楼供奉掌管科甲功名的文曲星。楼内有一木阁,上悬牌匾《崇丽阁》,阁内*绫帐中端坐一位身披红袍、头戴官帽,金脸黑须的“文昌帝君”雕塑像。左边有一木牌,介绍“望江楼与文曲星之轶事”,右边有一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无下联。据说此上联为清代的一位江南才子写出,数百年来,无有对下联者。到了近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川的李吉玉偶尔发现什邡县城外的珠市埧内有口井,名曰“古印月井”,即由此偶然的机缘成就了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下联虽然比不上上联的气势,但也对仗工整,实属难得。我们站在楼上,远望锦城高楼林立,绿树环抱;近看锦江碧波荡漾,缓缓流过。真有“望江楼上望江流”的惬意和美感。也正如一楼楹联所云:纵目上层楼,看云树万家,桑麻千里;骋怀临胜地,正清江南汇,雪岭西来。走下楼来,见园内到处是翠竹,一簇一簇,挺拔笔直,幽篁如海,清趣无穷。据说这里的竹子品种繁多,有楠竹、鸡爪竹、佛肚竹、凤尾竹、碧玉竹、道筒竹、龙鳞竹等等,堪称“竹的公园”了。园内木牌上有北宋王安石的一首《咏竹》诗: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志更刚,曾与蒿藜问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游览了望江楼公园、观赏了仰慕已久的名联,总算了结一桩心愿。感到四川这个地方山川秀美、古迹众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愧为“天府之国”。作者
齐彦春来源
《吕梁记者》年第一期
吕梁记协与您一路同行
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