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顾城谈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TUhjnbcbe - 2020/11/28 14:0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大概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最近疯狂迷恋薛宝钗,总觉得她的平静是内心经历过很多碰撞后的沉淀,儒释道文化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生而空无。所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性情不是只有黛玉那样的才算,宝钗是天生“任是无情也动人”,任何装出来的境界都太低了……

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在曹公的笔下,她是冷的,连吃的药丸都叫冷香丸。

?曹公说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不仅是指外形。

?宝钗发现邢岫烟“乍暖还寒”就已换了春衫,忙问缘由,她体察到了岫烟的难处,就主动拿过当票,为岫烟赎回衣物,免得她熬损了身体。

?林黛玉的老毛病,每日早起半盏燕窝最滋养身体,但尴尬的身份,让黛玉不好过多索求,宝钗就从自家拿燕窝给黛玉,一年四季的供应。

?探春改革园子,要自负盈亏。平儿推荐宝钗丫鬟莺儿的娘,宝钗却避过自家人,举荐宝玉小厮焙茗的娘,因为她与莺儿娘交好,这样他们能私下里协调好工作,又杜绝了人说闲话。

?都说“举贤不避亲”,但宝钗的思虑却永远周全,不落人口实。她的敞亮,让当家人高看,也让底下人服气。这是她处事的圆融之道。上到贾府最高掌权人贾母,下到一干丫头、婆子,她事事都细心妥帖。但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都做得好,没有亲疏远近,不落任何口实,这符合人性吗?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彰显的必然是真实的、复杂的人性。越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越少有主观的好恶,而更多是对人的悲悯,对人性复杂的体谅。

?在一定程度上,对谁都好,说明谁都没有真正走进她心里,才会一视同仁;事事都周全,说明事事都没有参杂个人喜好,世故周到到没了真性情。宝钗的心机在书中不难发现,她揣摩人心、审时度势已成为一种习惯。大厦倾覆后宝玉出家,所有人痛哭失态,唯有她依然能冷静自持。

?很多人都说宝钗过于圆滑,小小年纪就缺失了真性情,活得像老妪般世故。在我看来,宝钗是绝然无心于这类世俗人情的,正如杨绛所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至于宝钗扑蝶时听到小红等人对话后金蝉脱壳一事,我不认为她是在嫁祸于黛玉。宝钗自知自己豁达通透无害人之心,可是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她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也不会为自己辩解,也知道自己的内心别人没有功力去了解,只要无关品行修养的事也不会在乎别人如何评价她。而这样的她,在别人看来难免捉摸不透圆滑世故而又性情冷淡,她也知道别人一定是这样评价她的。小红的体己话被这样的人无意听去,任凭宝钗费尽口舌多次解释“她绝不会说出去”,不如“嫁祸”于黛玉让小红放心。小红事后也说,让黛玉知道也无妨,最多也就是和宝玉玩闹时悄悄提一句。宝钗此次的应变,是建立在对人性的解读上,无意中已听到,这样处理可以让小红放心免去焦灼之心,而宝钗也可做到守口如瓶,无意偷听的行为也无关人品,推给黛玉也不涉及抹黑,可以说是对大家都好。

?很喜欢顾城先生对宝钗的品评,一同品鉴一下。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顾城谈宝钗

?宝钗屋子一片雪白。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林黛玉敬她妒她,除了姻缘之故以外,更主要的是,这是一个她无能为力的世界。

?

?林黛玉心性之强,达到女儿的顶点。她知道湘云、探春都不如她,至于宝琴,更是视之若无,所以很好;但对于宝钗一直心怀恐惧,这个恐惧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她无法明白宝钗的心之所在。宝钗生为女儿身,却并无多少女儿性。

?

?林黛玉不会嫉妒袭人,但是她较上了宝钗。真性情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友好,经常是非常残酷的。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蘅芜君

?宝钗的空和宝玉有所不同,她空而无我,她知道生活毫无意义,所以不会执留,也不会为失败而伤心;但是她又知道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所以做一点女红,或安慰母亲,照顾别人。她知道空无,却不会像宝玉一样移情于空无,因为她生性平和,空到了无情可移。她永远不会出家,死,或称为神秘主义者,那都是自怜自艾之人的道路。她会生活下去,成为生活本身。

?

?她与生活唯一的不同,是她还看得到虚空和走进虚空的人看见的幻影。也只有她,听清了宝玉最后的不祥之言。

?

?宝钗无妄想,亦无理想,亦不会破灭,又啥都明白,自可过太平日子。

?

?她无求无喜,却一切有度,不是无可奈何的折中,确是一种天然的“合适”。这“合适”的法则举世无例,所以也不拘泥。所做大体是公正,名分上的事情自去做,但也无私。对针尖麦芒的黛玉她意外爱护,赠诗送药。小心眼的人读此多以为是她笼络伎俩,其实不然。宝钗还是知人品性,清浊。她看黛玉倒是较宝玉为重。其实她又何尝看得上宝玉。

?

?薛宝钗根本的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另外一个方面,她的屋子里一片雪白,什么都没有。实际上她是最早悟到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人了。她不是通过痛苦和思考悟到的,而是天性如此。家里破产,哥哥被抓了,趁有活口,劝她妈妈问问他还欠了别人多少钱,都没钱了,她也无所谓。

?她是真正无所谓的人,可是她一切事都做,一切都要做的合适。她不求目的,只有合适,这就是中庸之道。这种合适又很微妙:这个人应对这个事,它合适;他们俩之间这样做合适,它是随机应变的,又是先验的。这个合适蕴涵在她的所有内里外在中间。实际上她根本看不上贾宝玉,但她也无所谓。

?

?她是无所求的人,所以你不能以市俗经验推想她的动机,为什么要什么,她就像“月映万川”,只是现象罢了。

?

?薛宝钗天然的悟,有一事可以说明。贾宝玉早先看戏,鲁智深有句唱词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当即宝玉就落下泪来,黛玉就吃了一惊。宝钗于是说:“坏了,这个人悟了。”黛玉说:“哪的事啊,看我问他一问。”黛玉就问了他两句话,宝玉一呆就答不上来,也就不想这件事了。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世界与自己没有关系。那么实际上,宝钗说“坏了”的时候,就已经在前面等着他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中国只有两次描画了人间的天国,一个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一个是红楼梦的大观园。

?

?在《红楼梦》里,人无论好坏,只论清浊,其中的女儿性恰恰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性和谐的最高梦想。男性化的醒悟往往在于领悟自身的虚幻,将人归于天。而女儿是水做的,无须这种领悟,她们是天化的人,自身就是天上无尘的花朵,在显示冥冥之时,上天也不能不欣赏自己的创作。

?

?我认为《红楼梦》之所以这么漂亮,不在于它仅仅是写好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表达了哲学观念,而在于它体现出中国精神一个特别美妙的地方。

?

?这个美妙的部分在西方文学里本来是个绝望的部分,就是浮士德说的“真美呵,你停下来吧”,但是就消失了的那个部分。它不停下来,因为执之者失。这时中国就采取一个什么办法呢?——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相望不相闻。

?

?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每个生命的美丽都不去驾驭,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黛玉和宝玉,爱的那么深切,也没有说,我爱你,一点也没有。它就是两个心的显示过程。??????

??????????——摘自顾城《哲思录》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别离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脂砚斋评宝钗(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

?冷香丸的配方中,春、夏、秋、冬四季合起来就是“炎凉”二字。蜂蜜、白糖味甘,*柏性苦,合起来就是“甘苦”二字。“白”者,纯色也。“蕊”者,花之精髓也。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分别象征了高贵、淡雅、娇艳、坚贞四种品性。结合起来就是“冷香丸”配方的寓意,便是要宝钗历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甘苦,经过苦修苦炼,来获得如癞僧、跛道那样的“见素抱朴”的思想精髓,成为同时具备高贵、淡雅、娇艳、坚贞四方面美质的女性。而事实上,宝钗很快就接受了癞头和尚的这么一番带有象征意味的忠告,自觉自愿地修炼起自己的品格。在书中,宝钗所偏爱的乃是“雪洞”一般朴素之极的居室布置,所坚守的也是“人谓藏愚,自云守拙”的一套行事准则。

?不知她是不是因为常年吃“冷香丸”的缘故,导致她冷心冷情,对他人毫不关心,知晓这些繁华、终究是水月镜花。体现在装饰上,也推崇极简之美。所以薛姨妈也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喜欢这些花儿粉儿”。她认为最美的东西在于其本质,而非装饰。就像孔子说的“绘事后素”,她是不屑于“绘事”的。原因在于宝钗有着很高的美学造诣,她知道怎样做做到“恰到好处”,而不同于真正的寒酸朴素。?????????

?曲高和寡,这点儿,贾母欣赏不了,黛玉也欣赏不了,却如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曹公早就给了薛宝钗评定:“任是无情也动人”,这番评鉴,还是入木三分的。

自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顾城谈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