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读《红楼梦》,现在长大了,读关于红楼梦的解读仍然是一件让我觉得很放松、饶有趣味的事情。
看到《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一书中关于薛宝钗身上之物的一些讨论,觉得很有意思,拿来与君分享。
白先勇先生有云,《红楼梦》中的女子若不细分,大致可分为“情”、“理”两类,代表人物自然是林黛玉与薛宝钗。
世人为何多喜林黛玉,而对薛宝钗总是有各种微词,我想在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此。
因为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纵然林姑娘有容易耍小性、心胸不够开阔等问题,但她的一腔赤子之心,她对于自我意志的坚守,她的至情至性轻易就能收割一波死忠粉。
而薛宝钗因为在“金钏跳井”、“劝贾宝玉多读儒家之书考功名”等一系列事件上的反应,被定义为虚伪、封建道学等等,而抹杀了薛宝钗身上冷静自持、圆融通达等优点,也是相当不公平的。
其实曹雪芹先生在写《红楼梦》时,设计每一个人物都有其深刻用意,并不是非褒即贬、非此即彼的关系。
正如白先勇先生在书中所分析,
薛宝钗很冷静,所以她能生存,后来成为扛大任的一个人。这种人容易成功,感性的、重情的,很多时候在世俗的世界里是失败的、早亡的。
书中并不只有林妹妹在吃药,薛宝钗也一直在吃药。她吃的是什么药?冷香丸。
曹雪芹先生为何要设计“冷香丸”这个药给宝钗姐姐,其实就是寓意她的头脑是清楚而冷静的,这个冷香丸,其实就相当于薛宝钗的一个符号。
《红楼梦》第七回,给出了冷香丸的配方组成: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天晒干,和在末药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降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将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些药,无一味不是冷、苦、寒。癞头和尚给了薛宝钗这冷香丸,说是为了压制“热毒”。宝钗服下了冷香丸,便有了和林黛玉、史湘云截然不同的人生。
你看她所作《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何等辛辣痛快,字字句句,一眼就能看出诗中的愤青口吻。可见这冷香丸就是在压制薛宝钗身上的这股尖锐之气,令她变得含蓄、中庸,做人做事滴水不漏。
这个冷香丸在小说中用得可谓大妙!
再说到另一件薛宝钗身上的重要物件,金锁。
金锁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书中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当时看了宝玉那块玉,上面写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而借由薛宝钗的丫环莺儿的话,说姑娘身上所佩戴的锁也有这几个字,好像两个是对起来的,引出了薛宝钗身上所佩戴的这把锁。
很多人都认为安排这一段,无非是为了说明“金玉良缘”,一方面成为后面黛玉心中始终忌惮而惴惴不安的根由,一方面也成为了宝玉屡次表明心迹,说什么金玉良缘,他非说是木石之缘的诱因。
看了白先勇先生的评论,倒是有了另一层的解释味道。说这金锁,也是宝姑娘的另外一个重要象征。
金子是最世俗的东西,但真金不怕火炼,也是最坚强的东西。玉还可能碎掉,金子不怕炼。
这意味着什么?一把沉甸甸的金锁挂在薛宝钗颈上,所以最后贾府在衰败之后,要靠薛宝钗挽救这个残局,她作为家中长孙媳,面临王熙凤病死、探春远嫁、贾宝玉出家的这一重重磨难,必须也只有她,才最有资格、也最有本事把这个担子扛起来。
还记得女孩子们一起玩抽花签,宝钗抽中了牡丹签,签诗上写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又是一种对于宝钗的象征。
她为人处世总是那样大方得体,一个凡事都会尽量想的周全的人,难免就会让人发现她的刻意、她的虚伪之处,但你很难把她彻底归类成一个伪君子,因为她也有属于自己的真性情,她也有解救香菱于水火之中的体察弱小之意,她也有给黛玉送燕窝补养身体、为她开解心中烦闷的体恤之情。
尤其是在薛蟠调戏柳湘莲不成,反被狠狠揍了一顿之后,薛姨妈是溺爱儿子的典范,要遣人去抓柳湘莲,宝钗说了一番在我看来,十分有涵养、有见识的话:
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反脸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子打,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的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的。妈不过是心疼的缘故。要出气也容易,等三五天哥哥养好了出的去时,那边珍大爷琏二爷这干人也未必白丢开了,自然备个东道,叫了那个人来,当着众人替哥哥赔不是认罪就是了。如今妈先当件大事告诉众人,倒显得妈偏心溺爱,纵容他生事招人,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白先勇先生在书中有评,能把一个正派人物写成这样很不容易,写得不好就让人觉得做作。但宝钗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很懂事、遇事又极有头脑和见识的一个人,从始至终、一以贯之,这也是她后来为什么能扛住倾倒的贾府之原因所在。
如果说贾宝玉和林黛玉代表着对封建旧势力的反抗,代表一种所谓出世的精神,那薛宝钗则是那个传统社会中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很多人不喜薛宝钗,还有一个原因,认为正是她与贾宝玉的成亲,让林黛玉香消玉殒。
其实这对于薛宝钗来说确实有失公平,很多关于研究红学的学者都有评价,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家中众望所归,而纵然薛宝钗再有自己的主见,在那个年代、那座府邸,嫁给宝玉也是她最好的选择,她不可能拒绝。
而黛玉,她是贾宝玉唯一的知音、心心相印之人,她作为绛珠仙草的化身,来到这尘世间其实就是为了还当年神瑛侍者浇灌之恩,拿眼泪相报之意,宝黛二人注定是最灵魂深处的伴侣,但如果在俗世中成为夫妻,反倒是小说最大的遗憾和败笔了。
聊了这么多,突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薛宝钗如果放在很多民国时期的电视剧中,那绝对是妥妥的大女主,样貌、才华均不输林黛玉,关键是善于治家、管家,还能体恤下人,平衡家族里的各种关系,最后的贾府,是靠她在撑、在扛,因为她有学识,所以基本可以说是高配版的王熙凤了,少了凤辣子的泼辣能言,但却多了沉稳与城府。
就像白先勇先生在书中所言,如果往大处看,也只有她(指薛宝钗)能撑,那两块玉——宝玉、黛玉,都撑不起来的。只有这把金锁才能够撑大局。
从不同角度读《红楼梦》中的人物,果然会有一番崭新的体悟与感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旗舰店¥购买大家对薛宝钗有什么样的感受与评价,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聊聊,我是
良夜好品书,在这儿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