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代才女薛涛与她的薛涛笺,为何可以红
TUhjnbcbe - 2025/2/17 9:20:00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211/h2v5qfn.html

唐代才女薛涛与她的“薛涛笺”,为何可以红透唐朝诗坛?

唐朝时期由于国力比较强盛,所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十分繁荣。从唐朝建立伊始一直到盛唐时期,在政治上甚至一度达到了,“万国来朝”的火爆场面。在于少数民族政权以及外邦的交流中,唐朝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风格。

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们,由于拥有大量接触“外国人”的机会,所以人们的眼界相对来说更加开阔。再加上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相互融合,以及多种文化相互撞击,促使当时的唐朝人思想和作风趋于开放化。

在这种思潮以及文化意识的引领之下,“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唐朝时期有所淡化。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女性,不仅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到了文化以及政治之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代女性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都名列前茅。

笔者认为正是这种开明的统治以及开放化的思想,才让唐朝女性有机会参与到诗歌创作中去。在唐朝时期其实也涌现出了一些女士,但是在大浪淘沙之后,最终在中国文化史上名垂千古的就只有四位。

薛涛、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就是薛涛。她能够凭借个人才学在唐朝诗坛上崭露头角,并且独创了一种为后世人所称道的“薛涛笺”,从这些方面来看她在唐朝诗坛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

身世传奇的唐代才女薛涛

1.幼时天资聪颖颇具文采

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男人的天下,对于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以及封建礼教中所强调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有很大关系。薛涛之所以能够在中唐诗坛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实际上与她比较传奇的身世有很大关系。

薛涛出生于公元年此时正是中唐时期。相信对历史比较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唐其实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虽然这个时期依然可以看到盛唐时期的影子,但是国家大势却正在逐渐走向衰微。

薛涛的父亲在京城长安做官,不仅学识特别渊博而且思想也比较开放。他对自己唯一的女儿薛涛更是视为掌上明珠。在薛涛小的时候其父薛郧,无论作诗还是写文章都将薛涛带在身边。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薛涛也逐渐对诗文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再加上薛涛本人天资聪颖且敏而好学,同时在父亲耐心地教导之下,她在幼年之时就已经颇具文采。薛涛八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与父亲在庭院里纳凉,其父薛郧看到眼前的梧桐树忽然诗兴大发,诗云:“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此时正在专心玩耍的薛涛突然开口,接其父之诗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接的下两句不仅与父亲得上两句意境相同,而且从语义和语境上面来分析,甚至完全超越了薛郧的上两句诗。

笔者认为这不仅体现出了薛涛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分,同时也彰显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对薛涛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提供了非常好的文化基础。

正在薛涛享受着父母慈爱之时,他的父亲薛郧因为性格比较刚直得罪了当朝权贵,因薛郧被贬四川一家人不得不离开京城。

2.没入乐籍,成为营妓

薛涛的父亲薛勋被贬之后,由于心情郁闷再加上沾染了瘴疠,从此一病不起并撒手人寰。只留下了14岁的薛涛和其母相依为命,母女俩在失去了薛勋的俸禄支持之后,不仅生活特别困苦,而且一度陷入困境。

为了能够摆脱困顿的生活,“容姿既丽”的薛涛不得不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这一年薛涛还只是一位16岁的少女。由于她“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所以在没入“乐籍”之后颇受时人追捧。

所谓“乐籍”其实指的就是,将有罪之人以及战俘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贱民名册,并且迫使她们世代从乐。在古代封建社会体制的影响下,加入“乐籍”的人倍受社会歧视与压制。

而“营妓”则是“营妓之设,说者谓盖以慰籍军士者,始于春秋时代越国”。这种制度或者身份其实与奴隶无异。“唐之营妓,实既官妓之别称,故为官僚往来,必有营妓奉迎”。

没入“乐籍”成为“营妓”,不仅是薛涛一生的污点,同时也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女,因为家中突遭变故而不得不没入“乐籍”。尤其是对于薛涛这样一位才女来说,纵有千般才情以及万般柔情,也不得不接受社会制度所带来的桎梏。

3.命运转折以诗会友

薛涛的“乐籍”属性以及“营妓”身份,虽然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身份,她才能与当时的官员以及著名诗人有所往来。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代表人物,都曾与薛涛有过诗歌方面的交集。

由于薛涛比较擅长诗歌创作,而且她所创作的诗歌不仅文采斐然而且诗风清丽,这不仅受到了当时很多大诗人的青睐,同时在与众多诗人的来往之中,她与中书令韦皋还发生过一段恋情。

二人在一次酒宴上相遇,韦皋得知薛涛颇有诗名所就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略加思索之后在纸上,文不加点的写出了《谒巫山庙》一诗。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相信很多人在读过这首诗之后,都不会想到居然是一位女诗人所作。因为无论从诗歌的气韵还是意境上来看,这首诗都具有一种指点江山、大气磅礴的气势。既是官员又是诗人的韦皋看过这首诗之后,不但拍案叫绝而且还将薛涛带回帅府。

从此以后“每有盛宴”,薛涛都会成为侍宴的最佳人选。由于韦皋对薛涛的文学才能特别欣赏,所以平时也让她参与一些撰写公文的工作。这对于一代才女薛涛来说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她所书写的公文不仅字迹隽秀,还给公文增加了很多文学色彩。

为了表达对薛涛以及其文才的喜爱,韦皋甚至还做过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那就是他向奏请唐德宗,授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一职。虽然唐朝时期的女性地位特别高,但是真正能够参与到政治中的女性却寥寥无几。

虽然韦皋为薛涛奏请“校书郎”一事最后不了了之,但是笔者认为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薛涛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确实有过人的才华以及令人刮目相看的文学才能。

虽然后来薛涛因为“性亦狂逸”被发配松州,但这也并未影响她的诗歌创作天赋。

《十离诗》就是在薛涛发配松州之时,为了记录自己的流放生活,以及缓解被流放时的惊恐所作。《十离诗》一共由十首诗名含“离”字的组诗构成。其中《鹦鹉离笼》被后世奉为薛涛经典之作。

“陇西独处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换人”。

不仅写出了诗人在流放期间的孤独与恐惧,同时也寓意想要获得自由,并对从前生活有所怀念。“不得笼中更换人”是全诗的点睛之句,不仅写出了她命运坎坷的经历,同时是对也身不由己的慨叹。

薛涛因为爱情作“薛涛笺”

薛涛在唐朝诗坛上的成就,虽然与当时的主流诗人有一定差距,但终其一生所创作的诗歌量,以及薛涛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真情实感,让人阅读之后都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薛涛的人生和经历。

薛涛一生作诗多首,虽然大多数诗歌都已失传,但流传至今的仍有90余首。从现有的90余首诗歌之中我们可以发现,薛涛不仅对人生经历有所感悟,在面对爱情时不仅充满了向往之情,而且他也敢于大胆表露自己的真情。

元和四年事业如日中天的元稹,在在巴蜀之地的梓州与薛涛相遇。不仅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同时薛涛在与元稹恋爱期间,所制作的用来写诗的桃红色小笺,也被后世之人称为“薛涛笺”。

笔者认为“薛涛笺”不仅是一种承载诗歌的载体,同时也付诸了薛涛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她在唐诗创作中的重要成就。

“薛涛笺”又称“松花笺”,原意是指一种淡黄色的笺纸。相传薛涛与元稹相恋之时,就是用“薛涛笺”与情郎互诉衷肠。

薛涛被流放之后长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附近。当地造纸业特别繁盛,但由于造出来的纸篇幅较大,不利于书写一些篇幅比较小的诗歌。薛涛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对纸张进行改良,当时这种篇幅较小的纸张被时人称为“彩笺”,这其实就是“薛涛笺”的前身。

“薛涛笺”多用于抒写情诗和情书,在当时及后世极为受推崇。《池上双鸟》就是薛涛与元稹二人,恋爱期间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也曾写于“薛涛笺”之上,鉴证了二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诗中巧妙的运用了“双栖”、“共飞”、“同心”等词语,不仅大胆地展示出了诗人对元稹的爱恋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了唐代女性敢爱敢恨的真挚情感。

笔者认为这段爱情虽然无疾而终,并且也对薛涛产生了很大的伤害,但是这并没有扼杀薛涛,对唐诗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真爱的向往。

虽然最后薛涛一个人终老于成都西郊浣花溪,但这也为她的传奇人生以及诗歌生涯,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结语

笔者认为薛涛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成就被誉为不输卓文君,这不仅从客观上承认了薛涛,在唐朝诗坛上的地位以及诗歌造诣。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薛涛,在唐朝诗坛上所做出的贡献。

薛涛虽然一生坎坷情路艰难,但是这并没有击垮她的创作热情。反之这些不幸的遭遇和经历,反而让她的诗歌中更多了几分男子气概。

她所创作出来的一些诗歌,不仅不输于同一时代的其他大诗人,甚至某些作品还要超过当时的很多男性诗人。

1.任靖宇《薛涛诗歌研究》

2.朱德慈《薛涛诗艺术风格摭谈》

3.汪辉秀《论薛涛诗中的用典特点》

4.周彦《红笺小字走天涯——薛涛诗》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才女薛涛与她的薛涛笺,为何可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