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时期,常见图绘祥瑞花木的宫廷绘画,尤以雍正朝初期最密集,乾隆朝仍有延续,其中以并蒂花卉、嘉禾、瑞谷题材居多。
其中有这么一个人,擅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风格上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爱。也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他便是宫廷画师郎世宁。
他是一位身穿中国朝服的西洋人,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作品有《百骏图》、《聚瑞图》、《锦春图》等等,因为郎世宁生来所接受的西洋画法,所以在来到中国后,赋予了中国画一些西洋色彩,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便是郎世宁的《聚瑞图》,《聚瑞图》是郎世宁绘画作品中最早的一件,当是为庆祝雍正皇帝登基、称颂吏治功绩而绘。绘画主体是一只花瓶,花瓶内的各种不同装饰作物都代表着美好的寓意,薛氏刺绣以这一幅《聚瑞图》为蓝本制作绣品,待您细细品味它的独特之美。
作品背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雍正元年郎世宁绘《聚瑞图轴》。此为郎世宁现存纪年最早的作品,距他来到中国大约八年光景。画中描绘一只青瓷弦纹瓶,瓶中插著并蒂莲花、莲蓬与稻穗等象征吉祥的植物。瓶花图轴取“瓶”之谐音“平”,与祥瑞花卉一同,祈愿“平安祥和”。
历代帝王常借此类祥瑞事物歌颂太平盛世,故而描写祥瑞的绘画作品并不少见,但郎世宁却能在中国传统母题下以西法将此类祥瑞事物精彩呈现:画面无背景,光影感强烈的青瓷弦纹瓶中插满并蒂莲花、莲蓬、双穗麦谷等寓意祥瑞的花木,盛放的粉、白莲花,荷叶与低垂的谷穗用浓淡深浅的色彩染出,极富体积感。
作品寓意
一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纯粹”,
二聚莲蓬“连生贵子”、"子孙满堂",
三聚莲叶“团圆平安”、“开枝散叶”,
四聚稻穗“五谷丰盈”、“穗穗平安”,
五聚花瓶“积纳福气”、“平平安安”。
“荷花”
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赞美荷花的诗句来说,就充分的表达出了荷花生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染的高洁品质,象征着真、善、美。荷有花之君子的象征意义,使荷升华到哲学高度,在绣制过程中会遇到形好看却神难求的问题。绣荷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和品质,绣荷实在是绣一种幽情,一种境界,一种气格,而赏荷更是一度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坦然。
“莲蓬”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莲蓬里多含莲子,而莲子是“连子”的谐音。莲蓬包含了多个莲子,古人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在绣制过程中需要特别处理的部分是凸起的莲子的阴影位置。必须结合实际的光影效果来进行不断的丝线颜色处理。
“莲叶”
莲叶象征着清廉纯净,它的高洁品质可比喻为官者的清正廉洁,寓意仕途顺畅,廉正爱民。这也是称颂吏治功绩的必要元素。在民间风俗中,互赠莲叶饰品的寓意二人情深意浓,永结同心,莲叶饱满的形状也寓意着和睦圆满。除此之外,莲叶生生不息,开枝散叶,寓意子孙满堂,血脉相连,给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麦穗”
麦穗寓意收获,它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穗”同“岁”,有着岁岁平安的意味。麦穗经常作为切花,在花束中做装饰,也可用于作插花的配材。麦穗是象征着新生、富饶、幸运、繁荣与无限创意的永恒元素。在绣制时采用了专利技术绣制,更富有立体感和实物质感。
“花瓶”
“瓶”的发音与平安的“平”字相同,因此花瓶在中国就成了平安辟邪、无灾无病的象征,摆放在家中有着对平安的祈祷和护佑。花瓶往往跟其他吉祥元素组合在一起,有着更美好的寓意象征,以瓶装花,更显宁静致远,祈愿平安。在绣制时采用了三十多种颜色相近的过渡色绣制,将明暗透视的光影效果凸显出来,站在绣品面前会看到丝线泛出不同的光泽感。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美好如约而至,聚瑞吉祥纷呈。
繁花似锦,吉象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