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不少省份的命名由来,本文我们灵犀中文的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两湖两广是怎么来的呢?
“两湖两广”指的是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来自于周恩来总理的命名诗。周总理曾经将当时全国的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作成了一首简单易记的中国地名诗,你知道怎么背诵吗?那就是“两湖两广两河山,青藏五江福吉安;川辽云贵宁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这其中的两湖两广”就是我们也今天要介绍的省份。
“两湖”----湖南
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在古代,人们喜欢以江河湖泊作为区划的分界线。洞庭湖就是“两湖”的分界线,位于洞庭湖以南的区域叫做湖南。又因为湘江纵贯全省,所以湖南简称“湘”。
长沙橘子洲夜景湖南的名称最早起源于唐朝。唐代地方最高行政区是道,唐玄宗时,在长沙之地设黔中道,之后唐代宗在衡州之地设湖南观察使。这是湖南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期就有"新风万里芙蓉国"之称,因此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除此之外,湖南还有“三湘”之称,关于“三湘”最为有名的一种说法是因湘水而来。湘水发源于广西桂林的兴安县,有灵渠与漓水连接,称之“漓湘”;东北流至永州北苹口在潇水汇合,称“潇湘”,流经衡阳北,又与蒸水汇合,称“蒸湘”,因此湖南又被称为“三湘”。
“两湖”----湖北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和上述湖南命名原因相同,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称为湖北。湖北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宋代,宋国君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就是“荆湖北路”的简称。
武汉黄鹤楼那么湖北为什么简称“鄂”呢?前几期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湖北就属九州之一的荆州。殷商时湖北有鄂国,后被楚国所灭,鄂城成为楚国的国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这块区域设置鄂县;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这些历史都与“鄂”有关,因此湖北简称“鄂”。
湖北又称“荆楚大地”。楚国人的发源地在荆山,后来建立的国家命名为楚国。楚国的国家范围就是今湖北全域及其周围,所以后来“荆楚大地”就成了湖北省的别称。
“两广”----广东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我们已经了解过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分别是以“河”、“湖”、“山”分界而命名。相对山、河、湖这种以自然地物为标记的分区法,广东广西的区分独树一帜,是由纯粹的人文现象衍生出的行政区划。
广州塔--小蛮腰广东的“广”,是指“广信”这一地名。广信这一地区和越南是有点历史渊源的,广信区域最初的组成部分包括越南北部的地区,历史上秦将赵佗曾成立过越南国,后来汉朝为了便于统治便成立了广信县。而“广信一词”,来自于汉武帝的一道诏令:“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意思是要求当地官员要用朝廷的恩惠来治理岭南地区,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唐代,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地区分为东西的开始。到宋代时,设广南东路,广东之名由此简化,逐渐定下。
而广东的简称“粤”因何而来呢?先秦时期,广东地区杂居着大量自娱自乐的小部落,中原地区没办法对这些散落的小群体进行系统的划分,于是将它们统称为“百越”,所以,广东也被称为百越之地。《汉书》又称广东为“南粤”,古时“越”和“粤”相通,故而广东简称为“粤”。
“两广”----广西
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省会南宁。和上述“广东”由来相同,“广西”之名也因“广南西路”简化而来。
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时设置的桂林郡,而从广西省设立时起,广西的中心城市即为桂林,直至民国时期才有“桂林”和“南宁”的争论,虽然最后新中国将省会定为南宁,但纵观历史,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省会,广西与“桂”渊源颇深,因此简称“桂”。
桂林山水广西又称“八桂大地”,这是因为广西自古盛产肉桂,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最早以八桂称广西的是《山海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
广东、广西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不一样,广东向海,民族成分比较单一;广西多山,诸族杂居,素有八桂之称,民风比广东更为剽悍。所以从唐朝开始,两广就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以广信为分界点,成为实质上的广东和广西。
关于“两湖”、“两广”的名字了解,到这就进行得差不多了,了解了湖北湖南之间和广东广西之间名字的密切联系,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中国各省份之间很多都是存在联系的,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也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了解一个省的背后故事,可能也会同时牵扯出另一个省的渊源由来。
这期的省名了解之旅结束啦,下期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