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红楼梦被纳入高考题后,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很多考生利用暑寒假看这本千古奇书。出题者,也在想尽办法,如何在不增加考生难度的基础上,又能测试出学生对红楼梦的熟悉度和理解度。
如北京市去年和今年的高考试题,就比较成功,题目很有开放性,原题如下:
年题是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今年则是要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在符合原著故事情节的条件下,用-字简述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有意思的是,这两题其实都跟黛玉和香菱有关。黛玉进贾府和香菱学诗,都入选了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估计很多考生会选这两个人物进行表述。毕竟从命运身世结局看,两人堪称红楼梦众姝中最为可悲可叹的,很符合这两年的高考试题要求。
黛玉是绛珠仙草转世,还宝玉眼泪的,最后泪尽而亡,所以在书中很是凄惨。用花来比喻,就是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即“水芙蓉”(晴雯是木芙蓉)。其入贾府后,与表哥宝玉产生了至死不渝的爱情,可惜没被王夫人认可,最后被逼嫁北静王,从而上吊而死。
作为黛玉苏州老乡的香菱,其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即其“菱花”(并蒂花),通常伴随着荷花开放,木旦鸠兹认为,其命运较黛玉而言,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本是富家之女,因幼年被拐,辗转到了“呆霸王”薛蟠手里,其整天吃花酒,淫乐悦己,连贾琏都为之叹息。在贾府众人眼里,是另一个秦可卿。薛蟠娶妻夏金桂后,夏金桂妒忌其才貌,将香菱折辱致死。
在其短暂一生中,只有一次最愉悦,就是跟黛玉“学诗”了。
原文有:
香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
其学诗不是要改变环境,而是想过“诗样的人生”,如高晓松填的词“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
最后在黛玉循循善诱的教导下,经历“呆、疯、魔、仙”后,香菱居然学成了。
最后木旦鸠兹祝愿广大考生也能如香菱学诗般,成功考入自己理想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