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昨上演“过山车”行情 中线上行趋势未变
受欧美股市大跌影响,周二沪深两市低开,上午冲高回落上演“过山车”行情。午后两市跌幅收窄,震荡上扬,收盘时沪指强势翻红微涨。上证综指收报于2388.83点,涨幅0.01%;深证成指收报于10041.89点,跌幅0.34%。中小板指收报4615.87点,跌幅0.46%;创业板指收报681.53点,跌幅1.29%。大盘为何会上演过山车行情?昨日收盘后,本报连线两位业内专家
中线上升趋势仍未变
《大众证券报》:周二股指在地产金融的带动下,最高上涨近1%,此后瞬间掉头向下,您如何看待市场盘中走势,特别是银行股的表现?短期来看,您认为是否存在反弹的可能?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陶英杰:两市很可能正在经历上涨过程中的一次洗盘。不过,尽管市场存在各种担忧,但整体利空有限,在流动性放松预期的背景下,在长线资金有望入市的支持下,两市中线上升的趋势并未改变。在这一前提下,投资上选股最为重要,因为未来的风险主要来自高估值的绩差股,以及继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后,可能推出针对主板的退市制度。个人认为,未来在完善制度建设的背景下,投资者应该改变所谓盘子大涨不动的观点。
东吴证券策略分析师/周恺锴:银行股大涨是由于近期监管部门力挺银行金融举措使得保险银行股短期逐步走强,此外,市场对流动性逐步放松的预期逐步抬头,这对银行股形成了一种利好。从市场的惯例来看,银行板块的启动会造成其他板块的失血现象。银行拉升后,其他板块出现下跌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因此出现这种急涨急跌的现象也比较正常。短期我认为市场仍然会以整固为主,预计沪指仍然会维持在2300点到2400点之间波动。未来依旧有三大因素对市场形成支撑:首先是监管部门对蓝筹的力挺封杀了市场大跌的空间;其次,未来险资的逐步入市也有正面推动作用;再次,近期金砖四国的流动性逐步宽松以及我国货币*策微调力度增强预期,都使得流动性对股市会形成一种支持。
长线资金入市催生制度红利
《大众证券报》: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汤晓东表示,要鼓励社保、企业年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您认为这会带来哪些影响?对蓝筹股而言是否意味着配置良机?
陶英杰:吸引长线资金入市的前提是制度的变革,比如分红制度的加强、退市制度的推进等。只有加快制度建设,才能够吸引长线资金入市,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就不需要刻意的引导,长线资金自然而然地会进入合理、公平的市场当中。从目前看,两市估值水平已相对较低,GDP增速也到了较低的水平,蓝筹股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板块,部分蓝筹股也到了业绩最低点,即将迎来向上的拐点。此外,从股息回报率上看,部分大盘股已经高于银行利息,海外资金、养老金的配置意愿也正在增强。
周恺锴:长期资金入市会改变过去A股暴涨暴跌的特性,对重塑理性长期投资价值观有改善作用,对短线炒作以及题材股的操作则有抑制作用。此外,长期资金入市还将倒逼一些制度的改革,长期资金入市首先要倡导建立市场为本的哲学,推进市场为本的改革,重新构造资本市场的治理架构和微观基础。不少人觉得长期资金入市之后,蓝筹股会是首选。而目前来看,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底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不是配置良机还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如果打算长期持有,现在是配置良机,如果期望短期有爆发式上涨,短期还不具备这样的买点。
上海本地股尚待挖掘
《大众证券报》:从盘面来看,温州金改股午后触底反弹,您如何看待金改股的反复活跃?未来市场热点会是什么?
陶英杰:金融改革概念股的持续性应该是中长期的,一方面,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机制创新和行业选择上会有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此次贷款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影响也在不断深化。对金融改革概念股可能从一开始的题材炒作,过渡到第二阶段的业绩上来。具体来看,目前涉及金改概念中的温州、深圳板块涨幅靠前,但作为金融集中地的上海本地股尚没有起色,市场应该会进一步挖掘;此外,创新建设的过程中的券商、信托板块有望长线受益。对于激进的投资者来说,应注意金改概念股的分化,而对于稳健的投资者,上述板块或许波动较大,则可以布局银行股。
周恺锴:可以说金改股是周二市场的一大亮点,也是近期持续活跃的概念。从整个市场走势来看,这部分资金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短期的活跃之后,不排除未来还有二次活跃的机会,但是对于相关个股,目前仍然是概念炒作,类似于此前的文化传媒板块,如果短期涨幅过大,依旧存在风险。现在的大盘从最低点位开始计算已有不少涨幅,而农林牧渔类以及医药类品种短期涨幅不大,部分个股甚至逆市下跌,如果大盘不出现大幅调整,这部分个股可能有一些补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