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是多功能国家级滨海湿地公园,为保护区外围提供过渡缓冲作用的同时,为周边区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产业提供基础设施以及聚集游客等功能。
福建师范大学闽江河口湿地队前往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就其生态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进行考察调研。
公园建设助推古迹开发
实践小队来到马山参观妈祖广场、马山炮台等景点。这些景点与历史、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通过对遗址的保护及开发,将特定的场景还原出来。
对这些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绿化美化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为吸引更多游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因地制宜,拓展该地的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当地居民多样化的休闲生活。
湿地美景助力生态农园建设
实践队来到湿地生态农业观光园,这里其实是一个低调的“童话王国”,在适宜的季节里,花海绽放,犹如在大地上铺了条华美的丝绸,风车不紧不慢地屹立在花海中。几座风车,几片花丛,勾勒出一个童话世界。此外,在风车的背后是一大片蔬菜大棚,种植着适宜当地气候的蔬果。这片生态农园在夏季吸引许多游客到此游玩。
这样错落的设计,因地制宜,不仅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照顾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为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吸引许多人员,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湿地生态鸟类景观独特
在湿地公园内,绿意盎然的生态鸟岛点缀在水塘中央,或长着茂密小树林,或长满茵茵水草,成群候鸟在水中自由游弋、觅食,一幅和谐生态的画卷。
实践小队的成员在这里见证了一群又一群的鸟儿,展翅于碧海青空,嬉戏于朝霞晨光,令人流连忘返。
据了解,这是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工程——退养还湿,打造水鸟乐园。生态鸟岛种有乌桕木、木芙蓉、芭蕉、红树林等,模仿鸟类生存的湿地自然环境,引来越来越多候鸟归来,也部分鹭类已经在生态鸟岛上“安家”;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爱鸟人士及其团体的到来,他们利用自己对鸟类的专业知识,在闽江河口湿地先后发现及拍摄到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既为湿地公园的鸟类管理贡献一份力量,也为湿地公园间接宣传,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