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自然读书会第期,由桃花潭水书友分享给大家的“在自然观察中家长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段孩子说话和写作”以下是整理的资料。
韩小燕-11月值日生:桃花潭水,姚桃娟,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中文副教授,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传统文化启蒙教师、草木爱好者。出版有《厚朴花》《中药文化读本》《白湖诗选三百首赏读》等著作,现从事小学生博物写作、野外博物等课程教学和实践探索,破解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六感”观察,乐于表达、善于写作。
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晚上好!我都有点紧张哎,我刚刚发上来的那个果子的图片是芄兰,对的,那我为什么发上来这个果子并且推送了《诗经·芄兰》的这首诗呢?我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实际上我们学中文能够认识植物非常重要,认识一种植物,读懂一首诗。你认识了芄兰以后,你真的能够读懂诗经《芄兰》这首诗。《芄兰》这首诗以芄兰起兴,这个芄兰也就是萝藦,图片已经给大家看了,因为里边的种子有很多的细细密密的丝毛能够飞翔,所以萝藦又称为婆婆针线包。这个婆婆针线包是小孩子游戏的玩具呢,实际上他比蒲公英还好玩,吹起来会飞翔。
那么这首诗为什么用芄兰起兴呢?“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意思是什么呢?芄兰这个果实是呈羊角形的,那么童子佩戴的这个装饰品觿也是呈羊角形的,然后呢,下面第三句“虽则佩觿,能不我知”是什么意思呢?在诗经那个时代佩戴上觿的话呢,就表示是成年人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虽然佩戴着这个觿个装饰品呢,好像是大人啦,但是你还是不懂我的心。这首诗呢,实际上包含了一个很美好的故事,包含了非常纯洁的清澈的这样一种感情,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就是两个孩子,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后来分别啦,离开四、五年以后,都长大了,十二三岁情窦初开,然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呢,两个人又见面啦,大家想一想,这样两个人见面的情景是怎么样的?有点尴尬,有点惊喜,也是有很多很多很微妙的感情在那。那么女孩子看到男孩子当时是怎么样的呢?女孩子可能是正眼也不敢去看这个男孩子,她看到男孩子佩戴着这个觽,也就是说好像大人了,大摇大摆地在她面前这样走过,然后“能不我知”的意思就是你虽然是大人了,你实际上你不懂我的心。那么后面第二节“能不我甲”,她还想,你怎么不亲近我呢?你怎么不跟我一起玩呢?所以实际上《芄兰》表达的是女子情窦初开的这样一种情感,她对这个男孩子装作不认识她,他大摇大摆的在她面前走过有点生气,但是呢,又有百般的柔情在那儿。这个感情呢,不太明确,你说是爱情吧,又不是爱情,你说是友情吧,又不是友情,所以我跟孩子们讲的时候,我说这个感情是非常的纯洁的,他比水还纯洁,比花儿还美好。那么今天就以这首诗来表达我的一个什么意思呢?认识一种植物,读懂一首诗。这首诗以芄兰起兴,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青梅竹马的两个小孩子啊,他们小时候也许一起玩过,一起吹过萝藦的这个种子啊,你可以想象到女孩子的心思啊,你猜不透的,女孩子的心思也像这个婆婆针线包里边的针线一样,细细的密密的。所以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开始就这首诗,我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认识一棵植物,读懂一首诗。所以我也很感谢我们这个植物,我特别感谢,我入门比较晚,去年入门,但是入门后速度还比较快的,那我要感谢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