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赵匡胤于年攻破了后蜀,并生擒了后蜀的孟昶及其最爱的妃子“花蕊夫人”。赵匡胤看着心猿意马的花蕊夫人,陷入沉思。没过多久,孟昶病逝,赵匡胤便将花蕊夫人关在了皇宫之中。
历史上有三位花蕊夫人,一位是前蜀皇帝的嫔妃,一位是南唐皇帝的侍妾,一位是后蜀主孟昶的侍妾,一位是本章的女主。
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她是一位歌姬,姓费,容貌出众,被孟昶收入后宫。
还有一种说法是,她姓徐,后人考证,她与前蜀的花蕊夫人是同族,是叔侄关系。
五代十国的后蜀,其实并不出名。五代十国,听着就让人头痛,好像过去了很久很久,其实也就七十多年而已。
这七十多年来,中原发生了五次变化,围绕着中原的十大势力,可以说是错综复杂。
人们对后蜀念念不忘,花蕊夫人居功至伟,但这并不是她的美梦,而是她的一首《述国亡诗》!
说起来,孟昶最后一任皇帝,恐怕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其父孟知祥,不过是后唐的一位重臣,偶然间建立了后蜀。
但孟知祥也算是勤勉,孟昶继位后也是勤勤恳恳,再加上中原各大王朝都是内忧外患,后蜀一片安宁,粮食丰收,一派繁荣景象。
孟昶很会享受,传说他在摩诃池上修建了一座水晶宫,以备夏日之需。珊瑚嵌窗,玉石铺地,廊柱用楠木和沉香装饰,墙壁上镶嵌着琉璃,里面挂着一颗颗夜明珠。
孟昶的宫中,有不少佳丽,他从蜀国各地招揽了不少的佳丽,花蕊夫人便是其中一位,被册封为贵妃,是宫中最受宠爱的女子。
孟昶出于对花蕊夫人的喜爱,在成都种植牡丹、荷花,遍寻名贵的品种,并在皇宫内修建“牡丹苑”。两人常摆筵席,在牡丹的簇拥下,邀请宾客前来赏花。
两人的日常生活,除了赏花、宴会、看歌舞,倒也是其乐融融。花蕊夫人也是个爱好生活的人,她怕孟昶厌烦,特意做了一些改进,比如“酒骨糟”,就是她自己的改进。
偶尔有时间,她也会和孟昶在一起,挑选几个漂亮的女子,然后在她们中间选一个合适的,然后册封。在两人看来,这只是一种乐趣,一种是娱乐,一种是花蕊夫人不会吃醋,一是因为她的身份无人可以撼动,二是因为她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传统的观念。
一夜,孟昶醉酒,与花蕊夫人在一间小阁楼内,两人相拥而坐。星空璀璨,下方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湖泊。酒意上头,花蕊夫人建议孟昶写一首诗,孟昶则命人拿来纸笔,写下了《玉楼春》。
冰肌玉骨,不出一滴汗。绣帘一轮明月,斜倚在枕头上,发丝凌乱。“起琼户启无言,忽见疏星渡江汉。”弹指西风几时回,只怕岁月悄悄变。
词中描写的是皇帝和嫔妃的后宫生活,感叹着这样的美好,终有一天会结束,一句话应验了!
正当孟昶沉迷于享乐的时候,赵匡胤却被册封为皇帝,建立了北宋。赵匡胤一心想要一统天下,先灭荆南,武平,再将目光投向后蜀,北宋军队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
后蜀局势危在旦夕,孟昶为了太平,又不想让女子为此事操心,故而宫中的妃子们并不知道如今的局势,唯有花蕊夫人隐约觉得有些不对。
花蕊夫人虽然对政治一窍不通,但也明白历代君王的风范,班婕好,樊姬劝谏,她都听说过。因此,看到孟昶如此纵情声色,花蕊夫人也是忧心忡忡,几番劝阻,都被孟昶三言两语给打消了。
花蕊夫人也是一筹莫展,再加上古往今来,后宫是不能插手政治的,她没有任何渠道得到最新的情报,只能在皇帝的宠爱下,在后宫里也是如此,很难了解到前线的情况。所以,如果孟昶说没事,她或许会放心。
他不否认孟昶的一片好心,也希望她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要再为“男儿家”的事操心,只想成为一个可以保护她们的庇护所。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她总要告诉花蕊夫人,那些“风雨”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论花蕊夫人是选择逃跑,还是勇敢地面对,她都要做出自己的决定,不能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能被动地接受。
想想也是,在封建社会,花蕊夫人的地位,已经是最高的了,她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人?
因此,对于那些身处乱世之中的可怜女子,我们不免有些唏嘘。
比如在“五胡乱华”时期,妇女们被当做食物;比如“靖康之耻”中,被金军当做货物的女子,还有被当做赔偿的女子;比如那个被昏君连累,又无缘无故背了黑锅的女子。这都是古代社会中的一小部分,再具体一点,就是柔福帝姬、宣华夫人、杨玉环。
比如柔福帝姬,她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靖康之耻”时,她是北宋的一员,被金兵掳到了金国。这座妓院,一是用来惩罚女子的,二是供贵族们消遣的地方。
后来,柔福帝姬侥幸逃到了南宋,她本以为可以放下心来,过上平静的日子,却没想到,却被自己的家人在背后捅了一刀。
宋高宗赵构在数年之后,将其生母韦太后从金国赎了出来。韦太后住在浣衣院,被金人当成了最重要的目标,柔福帝姬更是见证了她悲惨的一生。
所以,当韦太后知道柔福帝姬逃走之后,第一时间就指出了她是个冒牌货。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哪一个更重要?赵构当机立断,将柔福帝姬的头颅斩下。
每每想到柔福帝姬这个名字,我就不禁唏嘘不已,她为北宋政府的政治失误付出代价,到后来,她还为南宋王室的名誉付出代价。
虽然听起来有点遥远,但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选择的女人是何等的悲惨,她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就算最终被放出来,她也会变得小心翼翼。
孟昶难道不知道现在的局势有多危险?那可不一定。后蜀地势险峻,地势险要,他心中总有一丝希望。
而赵匡胤和孟昶不同,他自信满满,志在必得。赵匡胤甚至命人在汴京为孟昶盖一所府邸,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战他必胜无疑,而孟昶的下场,就是沦为阶下囚。
而北宋的军队,则是气势汹汹的冲入了蜀中,一路摧枯拉朽。反观后蜀的军队却是一败涂地,几场战斗都没有打赢。
孟昶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震惊,忍不住感叹:“四十年来,我和父皇养育了他们,让他们吃饱穿暖,可是在敌人面前,他们却没有一支箭矢敢射,我要守,谁能替我守住?”
不久,北宋军队从两个方向向成都进发,孟昶举城投降,后蜀被灭。
这一战,从开战到覆灭,不过六十六天的时间。从建国到灭亡,前后不过三十三年。
孟昶被贬到了北宋,被册封为秦国公。赵匡胤追封他为尚书令,封他为楚王,封他为“恭孝”,然而孟昶之死,众说纷纭。不过,大部分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孟昶是被赵匡胤所杀。
花蕊夫人艳名远播,才华横溢,在孟昶妻妾进宫拜谢圣恩时,赵匡胤一见花蕊夫人果然名不虚传,一见钟情。从那以后,太祖就对花蕊夫人念念不忘,废寝忘食。他千方百计地想要将她据为己有,却因为霸占别人的女人而被人唾骂,对赵匡胤的声誉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他才会将孟昶下毒。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孟昶看穿了赵匡胤的想法,但身为一国之君,又无可奈何,最终忍无可忍,选择了自杀。
说起来,孟昶死后,赵匡胤给了他不少好处,花蕊夫人在人宫里谢过皇上,就被赵匡胤收为妻子。
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她不得不服从,以求生存。但赵匡胤喜欢她,更多的是因为征服,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或许有几分欣赏,但并没有太多的尊敬。
赵匡胤第一次娶花蕊夫人,就带着她去参加一次宫宴,听说她的诗作很多,于是让她写几首诗来活跃一下气氛。
花蕊夫人想了想,将《采桑子》唱了出来:
蜀初,道心欲断,离别之恨,春光似年,时时听杜鹃。三千名宫女,个个美艳动人,争奇斗艳,髻学朝天。
《采桑子》是在离开后蜀途中所作,其意义十分简单,表达了亡国之痛,被迫背井离乡。
花蕊夫人也将《采桑子》的来历说了一遍,说孟昶在成都的时候,曾创作过一首《万里朝天曲》,里面充满了对祖国的憧憬,孟昶的另一位爱妾李艳娘在宫中翩翩起舞,头发高高盘起,美其“朝天髻”,宫中的人也纷纷效仿。
出了后蜀,向汴京而去,花蕊夫人注意到,这些美丽的侍女们,都是扎着“朝天髻”的。
万里“朝天”,让人唏嘘不已,但这是从花蕊夫人的角度来看,花蕊夫人却是把话说到了北宋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耳中,还隐隐地夸奖了赵匡胤一句,让赵匡胤大喜过望,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赵匡胤见她才华横溢,便命她当场作词,稍一思索,便作了一首后来有名的《述国亡诗》,也正是这一句流传至今,才让后人记住了那个默默无闻的后蜀。
君王城竖降旗,我在皇宫里怎么知道?十四万人,竟然没有一个是男人!
君王立降旗于城头,我一个女子怎会知晓?十四万大军,居然全部都是脱下了盔甲,这哪里是什么军人的气概!
这是一首不卑不亢的诗句,带着一种国家的哀伤,一种女子的无奈。
我有时觉得,若不是这句话,花蕊夫人的名声可能会更大。帝王无能之时,总是有人埋怨他身边的女子死缠烂打,仿佛一个女子的贞洁可以左右整个世界的兴衰,其实都是在欺骗自己,想来当时即使没有杨玉环,李玉环和周玉环也会来。
这首诗一出,满朝文武都是一怔。她本来是抱着一种赴死的心态来哀悼亡国的,不料这首诗却让赵匡胤大为高兴,更加欣赏和喜爱了,而且不久之后,便正式册封了花蕊夫人为贵妃,每一次下朝都要到她的宫中喝茶赏乐,从此,花蕊夫人便在北宋开始了新的人生。
我觉得,花蕊夫人若是可以做出抉择,或许就不会呆在北宋,但她不但是个女子,还是个阶下囚,只能妥协。
也许会有人说,为了自己的丈夫而死,那是一种耻辱。不过,一个尊重生命的女子,为了生存而奋斗,并不是什么坏事。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一直在提倡生命的崇高,有些国家甚至禁止自杀,甚至有可能会被判入狱和罚款。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擒住、忍辱负重、忍辱负重。两位帝王都可以忍气吞声的活着,为什么花蕊夫人这个女子就不行了?
不过,不得不说,在北宋,花蕊夫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她对孟昶的思念,依旧存在。她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孟昶的画像画了出来,挂在墙上,点燃了蜡烛,让他想起了自己的亲人。
有一次,她在朝拜孟昶的时候,正好碰到赵匡胤,不过赵匡胤没有认出,便询问这幅画里的是什么人。花蕊夫人惊慌失措,不过她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借口,说这是张仙的画像,在蜀中无人不知,可以求子,这是蜀地的风俗。赵匡胤听说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说她的祭品太过简陋,可以把她的静室搬走。
宫里的嫔妃们闻风而来,将张仙的画像复制下来,带回朝拜。之后,这幅画就从富贵人家传到了民间,民间的妇女们也都跟着去求孩子。
但最终,事情还是败露了。
赵匡胤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逼着花蕊夫人将孟昶的画像交出来,但花蕊夫人死活不肯,赵匡胤勃然大怒,一剑将她斩杀。她的血,把庭院中的荷花都染成了红色,美丽到了极点,后来被人尊称为“芙蓉花神”。
但是,花蕊夫人之死,却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上面的结论,只是猜测之一。不过,赵匡胤并非是主角,而是他的亲哥哥,即宋太宗赵光义。
有一次,赵光义在一次狩猎中,骗花荔夫人帮他折了一根花枝,然后趁机一箭将她击杀。
据说赵光义杀死了花蕊夫人,有三个理由:
第一种,是花蕊夫人参与了北宋的内乱,因为她无意中得罪了赵光义,所以才会对她怀恨在心;
第二种,赵光义为了江山,毫不留情地将兄长身边的这位美人给灭了;
第三种,是赵光义对花蕊夫人有好感,因为他的妒忌和不甘,在没有得到她的情况下,选择了毁灭。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赵匡胤之死,野史上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所杀。很显然,两位帝王为了一个女人大打出手,自相残杀,是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情。
但这些传说,都是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真正的真相,却是一个谜。但无论怎么说,人们都会对她的命运产生一种同情,那就是她的命运。想来很多个夜晚,花蕊夫人都会想念着孟昶,想念他对自己的疼爱,想着他在后蜀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李煜写的《忆江南》《望江南》,也很适合她。
昨晚的梦里,有多少的恨意。又如当年在上苑游玩,马如龙,车水马龙。花月正美。
昨晚的梦境里,有太多的悔恨。梦中,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花园中狩猎,马车川流不息,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百花盛开,春暖花开,春风拂面,这是何等美妙的景色,让人难忘。
花蕊夫人的悲惨遭遇,是封建时代万千女性的缩影,只不过她的故事更像是一场梦。她的绝世容颜,让皇上对她念念不忘,让赵光义由爱生恨,颇有浪漫主义的味道,但这些浪漫掩盖了她内心深处的问题。从一开始,花蕊夫人就是被动的接受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任由事态发展。
在好的情况下,她是一个妃子。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她被抓了。
掌权的人爱她,她还能做个妃子;一旦惹恼了上位者,她的命就没了。
故事中的一些空白,表达了他的悲伤。
不过,说起来,花蕊夫人也算得上是个大赢家,在封建时代,不让女性工作,她也有了一个好的归宿,衣食无忧,就算生了孩子,也能站稳脚跟。虽然被抓之后,她的生活也比一般的女子要好很多,但她的美色却得到了别人的同情,这和柔福帝姬的遭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她遇到了一位一开始对她还算宽容的男子。
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却有很多无名之辈,被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就像那些宫女、妃嫔、贵女,在亡国之后,要么被封为官吏,要么被送到掖庭,要么被送到了掖庭,要么被送到了教坊司,成为了教坊司的妓
女。
不过,这位为两代皇帝效力的睿智少女,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权力之争。她的人生不会因为她的美貌和才干而改变,尽管她的结局是不完美的,但她的聪明才智将会流芳百世,留下无数的遗憾。
我觉得如果有机会,花蕊夫人一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让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