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礼,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可举行“及笄”礼,以示成年。而在潮汕地区,也一直流传着特殊的成人礼习俗,那就是“出花园”。在七夕节前,市委宣传部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在老妈宫戏台举办汕头市首届省级非遗项目“出花园”仪式,传承潮汕优秀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
“出花园”,是指清代以来,流行于粤东地区,为15虚岁的孩子举办的成人礼俗,表明孩子已长大成人,时间一般在每年七夕节。在汕头市首届省级非遗项目“出花园”仪式活动上,“出花园”市级非遗传承人蔡静燕向在场家长和孩子们演绎了“出花园”的礼仪程式。这一天,“出花园”的孩子不能外出,要在芙蓉花、石榴花等12种具有吉祥意义的鲜花水中沐浴,站在竹箶里穿上红肚兜,脚踩祥云椅,穿上外婆家送来的红木屐和新衣服,寓意“出花园”后会有新面貌,出人头地。
沐浴更衣,就是洗去少年的俗气,然后就穿上新衣,让他高高兴兴地走进青年的这样一个礼俗,在第一个环节里面还有一个步骤,就是“脚踏祥云”,穿上红木屐,“脚踏祥云”就是这个小孩子从这一天开始,他平步青云,表达我们一种美好的愿望。——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
随后,孩子要向父母行敬茶礼,进行拜公婆母仪式,再跳过放着糖果和花生仁的竹箶,“今日花园跳胶掠,他年考场跃龙门”。
△向父母行敬茶礼△进行拜公婆母仪式△跳“胶掠”
第二个环节,有一个跳箶的环节,跳箶叫做跳“胶掠”,跳箶就表示这个小孩子已经跳出了花园墙,走向新的时期,开创一个新的场面。——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
“出花园”这一天,长辈还要为孩子准备一顿特殊的“成人餐”——“头彩食”,就是让孩子象征性地咬一下鸡头,寓意“独占鳌头、出人头地”,还要将鸡舌头拿给孩子吃,叫做“口齿伶俐”;菜蔬则是以形生意,以名取吉,如春菜、厚合、芹菜、葱等,寓意与人好合,勤奋聪明等。吃过“头彩食”,成人礼才算完成。
吃“头彩食”,这个是小孩子第一次坐在主桌主位上,出现在世人面前,每一道菜都需要他第一个动筷子,今天开始,表示他已经是大人了,他必须有担当,他可以面向社会了,对社会,对家庭,对祖国,都要有一份担当。——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
相传,“出花园”仪式中“穿红木屐”和“咬鸡头”的传统,与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有关。
△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图片来自网络
林大钦在他“出花园”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一个老者,这个老者就放了一只公鸡,写着“雄鸡头上髻”,如果能够对出来,就把这个公鸡送给他,林大钦是一个对联的高手,他就对了“牝羊颔下须”,那么,这个老者把公鸡送给他之后,林大钦的父亲就把公鸡杀了,给林大钦吃,结果,林大钦高中状元,潮汕人就觉得吃了公鸡头可以做状元,这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
为了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民俗,这次,主办方特地开设网络报名,邀请15名适龄少年参加“出花园”仪式,并精心设计了“花园门”,让他们在充满仪式感的环节中告别少年,走向青年。
△“咬鸡头”,寓意“独占鳌头、出人头地”
△穿上红肚兜,俗称换肚肠,预示脱胎换骨,开始新的人生
△孩子们向父母行敬茶礼
△孩子们走出“花园门”(图片由汕头市文化馆提供)
觉得自己应该更加有担当,更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包括对自己的未来需要更加明确。——参与者
孩子养这么大,也不容易,能来参加这种传统文化的仪式,我们觉得非常高兴,也希望她能够在深厚的传统文化里,举行“成人礼”之后,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家长
年,“出花园”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潮汕地区的人生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花园”具有历史、文化、社会、民俗价值。直到现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潮汕会馆都会在当地为孩童举办“出花园”仪式,“出花园”也是世界各地潮人情缘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不会消失,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就是通过地方这些优秀文化一点一滴来复兴的,我们也是通过这个活动,来向世人传递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传递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
来源:sttv今日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