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中秋节习俗算得上是最为别致的。说别致,是因为这一天的成都,多是观月、赏桂、品茗、听琴、吟诗、看戏一类的雅事。
历史上的老成都具有以木芙蓉为核心,“东桂西梅、南松北竹”的植物生态格局。其实,成都也是一座桂树城,传说唐代名将韦皋镇蜀期间,在城南锦江西岸广植桂树,桂中有溪名桂溪,溪上建桥名高攀桥,意为蟾宫折桂,溪边之屋便名桂溪庄。有诗云:“两岸芦苇已白头,有花怒放如锦绣。由他绚丽桂溪庄,占断城南十里秋。”
中秋走进成都,空气中已开始弥漫着甜甜的桂花香味。百花潭公园、望江公园内的桂花树林满是赏桂之人。老成都人除了喜欢乘船锦江上,望月闻桂香外,也喜欢去中国五大赏桂胜地之一的新都区桂湖,赏“月白湖光净,波寒桂影繁”的佳节美景。每家每户还要买些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酸梅汤、桂花莲子羹等,以便祭月后大人小孩一起食用。
祭明月、听古琴、品香茗、诗润心……杜甫草堂里依时举办的“夜游草堂”等活动,令成都的中秋节更加诗情画意。位于西郊浣花溪边的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他曾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余首。今日的草堂仍完整保留着明朝修葺扩建时的格局,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
步入草堂大门,便见以川西民居的木质穿斗结构为框架的建筑,朴素典雅,不加装饰雕琢。青瓦覆顶,墙施白粉,楹柱、门窗漆以羊肝红,在苍翠林木掩映中格外清爽雅致。草堂内的园林层次丰富,植物繁茂多样。沿着小径来到四周遍植桂花树的大雅堂广场,在阵阵桂香袭人和声声琴瑟入耳中,享受文化中秋意蕴。更有电脑灯、LED电子屏、干冰喷雾等技术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
被茶香浸淫数千年的成都,无处不闪烁着茶的色彩,无处不洋溢着茶的芬芳,无处不展现出茶的力量,无处不浸润在茶文化的和谐之中。“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已深深地烙刻在成都人的生命中。中秋时节,市区内的宽窄井巷子、锦里、人民公园、杜甫草堂、文殊坊等街区,以其氤氲在川西民居中独特氛围、风韵,磁石般地吸引着城里城外、海内海外的人们。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月饼、瓜子、花生米、山核桃、开心果、腰果、葡萄干应有尽有。当茶叶在开水的怀抱中慢慢舒展开来,热气伴着幽幽的茶香升腾,与空气一起轻舞飞扬,直到使空气也沾上淡淡的茶香。轻轻地用茶盖推推水面的几片叶子,抿上一口,有滋有味。
品尝着香醇的清茶,欣赏着精彩绝伦的川剧变脸表演,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安逸、雅致的佳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