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儿时的伙伴在河边山我们的木芙蓉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升学指导老师:Ms.刘宝

背景

每逢假期,我都会随父母回家乡走亲访友,与那里的同龄孩子们一起玩,通过交流发现,大山里经济落后,许多父母为维持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留守家中,他们知识面狭窄,但很渴望学习。于是,我冒出了一个念头——假期回老家支教,去上课,帮他们学知识,不是很好吗?回到上海,在一次Party上,我把这个想法分享给我的朋友,大家一拍即合。在场几位美国学友觉得不错,也想去那儿给山里的孩子介绍一些西方文化及英语。好好商量了一阵子后,我们开始了河边山的支教之旅。

支教地简介

河边山村地处浙江西部山区常山县,位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由6个小自然村组成,全村没有小学,只有一个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条件很不好,只有两间小小的教室,厕所极其简陋,连一扇门都没有。

首次支教

第一次活动,大家都没什么经验。我们很忐忑,心里有很多问题:

教什么?

山里的伙伴们来自于不同年级,怎么教?

课堂气氛会怎么样?

伙伴们们会喜欢我们吗?

这个活动取什么名字?

以后能否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

这个活动怎么发展下去?

……

但到了那里,我们发现,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山里的小伙伴们听起课来都十分认真,无论是他们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哪怕我们口误了,他们不会发笑,更不会起哄,课堂上大家都很活跃,气氛很好。

通过几次课的摸索,我们发现他们的英语、数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差,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提高了不少。通过多次上课的经验,还有交流,许多之前担心的问题慢慢地被消除了。小伙伴有的带自己的弟弟妹妹来听课,还有带着自家的小狗一起走了很远的山路赶来上课的。下课了,他们教会我们打水漂,和我们一起爬山,也做了许多从没玩过的游戏。在长达一周的支教活动中,我们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走的时候,他们一遍一遍的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追在我们车子后面,不愿意我们离开,还有两个小男孩伤心地哭了。

第二次支教

我们发现河边山村的路边空荡荡的,有几块地里也这样,于是就想起种点什么吧。正好想起附近村庄里有一种木芙蓉,春季枝头嫩绿,夏日浓荫覆地,秋干花团锦簇,冬天扶疏枝干,寂静中再次孕育新的生机。一年四季,各有风姿妙趣。那么就种吧!种好木芙蓉,以后伙伴们看见它们还会想起我们。又因为木芙蓉代表着爱和希望,生命力顽强,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将它们作为我们活动的象征,以此传递我们对大山里小伙伴们的寄托。

4月25日,我们木芙蓉社团带了两个来自美国的学友,再次来到河边山村幼儿园,和山里的小伙伴们分享知识。除了教他们数学、英语,两个来自美国的学友还给他们分享了西方文化。山里的孩子很少见到外国人,所以看到外国同学们一来就有点紧张,不过好在两位外国同学很会调节课堂气氛,教得很好,教学方法新颖,画中国、美国的地图,将中英文结合起来教美国文化与一些常用的生活短语和单词,小伙伴们说得很好,还提出好多问题。以至于两位美国来的学友,不断在夸他们太可爱了,下次他们还要找机会再来。

在活动中,我们和小伙伴们互动教学,十分快乐融洽,还吸引了不少村民在一旁观看,掌声笑声此起彼伏。除了教基本的文化常识以外,我们还和他们共同种植了木芙蓉树苗,祝愿我们和树苗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热心的群众给当地记者打了电话,由此,我们接受了新闻采访,还上了当地常山县电视台。

第二次支教活动后

有了第二次的支教活动经历,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山里的小伙伴真正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我们的支教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他们的成长是无限的。怎样让他们受到持续的帮助,吸引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创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图书室),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要建图书室,设置在哪里?一个幼儿园总共只有两间房,本来就不够用,显然不可能。

还有书哪里来?

我们几个商议后,和村领导沟通是否可以建在村委里,村委里腾出一间屋子。第二个问题,利用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