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节日节气微雨后,小寒初,年味已冒头 [复制链接]

1#

小寒节气知多少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经为°;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乡”乃趋向之意,或许只是超前感知时令变化的大雁,开始念及自己的北方度夏地,是天寒之时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候“鹊始巢”,小寒时节喜鹊衔草筑巢,准备孵育后代。明代《农*全书》记载,“鹊巢低,主水;高,主旱。俗传鹊意既预知水,则云:终不使我没杀,故意愈低。既预知旱,则云:终不使晒杀,故意愈高。”翻译一番就是,喜鹊如果预感到今年可能涝,就故意把巢筑得低,心里说:你还能淹死我?如果它预感到今年旱,就故意把巢筑得高,心里说:你还能晒死我?这段描述让人觉得,喜鹊是既极具灵性又极具个性的动物。

三候“雉始雊”,是整个冬季唯一的“鸟语”。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寒阴至极,春天还会远吗?

节气习俗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

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吃*芽菜

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芽菜的习俗。*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准备年货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离我们的春节不远了。因此,小寒的时候很多地方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小寒谚语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

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节气诗歌

《小寒》(吴藕)众卉欣荣非及时,漳州冷艳客来贻。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小寒》(元稹)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窗前木芙蓉》(范成)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一朵雪花,凝结的是整个冬天;一片枯叶,垂落的是惦念无限;一抹浮云,流连在湛蓝的天;一缕阳光,温暖着你的心田;一声问候,只愿你幸福平安。小寒节气,愿君保重!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

责任编辑:田丰收

本期校稿:夏雪曈

本期编辑:时万晴

封面设计:李奕瑶

投稿邮箱:henaujzt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